logo

      一個農民“導演”和他的20載“村晚”

      【連網】時間每向農歷2018年新年邁進一步,江蘇省東海縣農民黃業江的內心就愈發激動,腳步也更加匆忙。因為大年初一,黃業江自掏腰包、組織導演的“村晚”——黃川村新春聯歡會將迎來20周年。

      從1998年組織第一屆黃川村“村晚”開始,每年年初一或者初二,黃業江都會如約為十里八鄉的鄉親們辦一場聯歡會,請村民們上臺表演,講述村民自己的故事。

      一個農民“導演”和他的20載“村晚”

      20年間,黃業江“導演”的“村晚”參與演員從10人發展到90人,觀眾從100多人達到高峰時的4000多人,黃川村“村晚”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名片。

      當泥腿子愛上文藝

      黃業江是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民。但他從小愛好文藝,喜歡接觸新鮮玩意兒。

      1998年,他從城里買了功放機和麥克風,邀請愛好唱歌的青年到他家中唱卡拉OK。

      “雖然當時條件艱苦,設備簡陋,但是大家卻唱得很開心。”黃業江說,看大家這么喜歡,他動起了在村里辦晚會的念頭。“農村文化生活比較貧乏,農閑時村民們只能打牌消磨時間。希望春節期間,讓更多人聚在一起唱歌,樂一樂。”

      然而,沒人相信他真能鼓搗出一場晚會。大家覺得那不過是個“玩笑”。

      “咱農民一年到頭干活,誰閑得沒事聽你唱歌呀?”

      “農村這條件,文化人都沒幾個,怎么可能自己辦晚會?”

      對于黃業江的“瘋狂想法”,父親黃余先勸兒子趁早打消。

      但是黃業江卻堅信村里喜愛文藝的人大有人在,不然不可能那么多人每天都大老遠跑來和他一起唱歌,只是村里之前沒人帶頭干這件事罷了。

      1998年的黃業江只有28歲,小伙子倔強,“認準了的事情,困難再多,都要堅持下去”。黃業江說干就干,在當年大年初二辦了第一屆“村晚”。

      一個農民“導演”和他的20載“村晚”

      “第一屆‘村晚’,沒有舞臺,沒有節目單,就是十幾個人圍著錄音機唱歌,時間不受限,唱幾首都行。”回憶起1998年第一屆“村晚”,黃業江評價“一點都不正規”。

      但就是這么糙的節目,依然吸引了全村幾百人前來觀看。這堅定了黃業江繼續辦“村晚”的信心。

      1999年,黃業江又在村中心路邊上舉辦了第二屆“村晚”。這一次明顯“正規”很多——用4個掛車拼裝出舞臺,再找來一個拉板車斜靠在舞臺上當梯子。節目也更加豐富,唱歌、相聲、跳舞等,一共有十五六個。

      節目多了,找演員成了新難題。雖然村里有不少人對文藝有興趣,但對于登臺表演,很多人起初還是“比較保守、緊張,不愿在大庭廣眾之下唱歌跳舞”。為此,黃業江挨家挨戶找村民談心,鼓勵大家出節目。

      “村晚”總導演

      辦“村晚”,還需要花錢。

      話筒、功放、錄像機、電腦、調音臺、音箱、演出道具等,為了增加舞臺效果,黃業江基本上每年都會花幾千塊錢添置一些新設備。

      2000年辦第三屆“村晚”時,考慮到觀眾人數可能會很多,原先的兩個小音響已經滿足不了需求,黃業江狠下心來,花了1400元專門找人定制了一個大功放機。為此,他還專門趕到市區,等了兩天兩夜,才把功放機拉回來。

      沒有排練場地,黃業江就把演員們召集到自家院中排練,一練就是半個多月。有時排練太晚,他會請大家吃飯。為吸引更多人參與表演,黃業江還自費買紀念品發給大家。

      據黃業江粗略估計,20年“村晚”,他少說也已經貼了10多萬元。“我不想談這些。要是談錢的話,這20年,鄉親們都是義務演出,我欠大家的演出費又何止十幾萬元。”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村晚”規模小,但是事情一點都不少。從最早的節目策劃、演員報名,到后期的排練、開閉幕式主持詞的撰寫、舞臺搭建、演員化妝、音響設備的調試等等,每一件事,都離不開黃業江這個“總導演”。每屆‘村晚’,他基本上前前后后都要忙活一個月。

      剛開始那幾年,農村的磁帶、光碟還不是很普及,很多伴奏音樂在村里和鎮上的商店都買不到,而且那時候也沒網絡,說下載就能下載,只能黃業江一趟趟地往縣城、市區跑,給大家買伴奏磁帶。

      2001年辦“村晚”時,下雪了,但是黃業江還是堅持演出。“老百姓都像過年一樣盼著我們的演出,我們不能讓大家掃興。”最后,他和村民們一起找來竹竿,在舞臺上撐著一大塊雨布,堅持演出,吸引了大量村民冒雪前來觀看。

      為防止場地受到破壞,黃業江幾乎年年三十的晚上都要去看舞臺,守到天明。“以前沒地方睡覺,我就睡在舞臺底下的車廂里,后來我自己買了車,就把車停在旁邊,我睡在車里,稍微暖和一些。”

      有的演員雖然報名參加了節目,但是直到臘月二十九、三十才回來,黃業江就親自開車去接他們。有一次下雪天,舞臺上結了冰,黃業江趕在天亮之前,帶著一把鐵锨,跪在舞臺上一點一點鏟。等到天亮時,舞臺已清理完畢,演出照常進行。

      “每次演出結束后,別人都開開心心地回去了,他還得忙前忙后收拾,拆舞臺、收音響、打掃衛生。”每每看到兒子為辦“村晚”這么辛苦,父親黃余先就特別心疼。

      為吸引更多人觀看,黃業江在節目質量上也下足了功夫。

      “年輕人喜歡流行歌曲,年紀大的人喜歡聽戲,小孩子們喜歡看小品,小姑娘們對跳舞很著迷,不同人群都要照顧到。”黃業江說,他的節目單每年都會更新,而且節目一年比一年多,如今每年基本上都有20多個節目。

      艱難的堅持

      上世紀90年代,頭腦靈活的黃業江跟著舅舅跑運輸,后來又轉做物流中介,全家的日子還算富裕。然而,為辦“村晚”,1998年以來,黃業江每年都有一個月的時間“不務正業”,且還要貼幾千塊錢,他與家人的矛盾也漸漸增多。

      先是一年正月初二,老父親被“死犟”的兒子氣到住院;

      沒幾年,妻子又因他放著自己家的生意不管,花盡積蓄買“無用”的音響,身體和精神頻出問題。

      2003年是黃業江最困難的一年。

      不顧妻子的阻撓,他還是固執地走出家門去排練。因為長期生悶氣,妻子得了抑郁癥,精神狀態時好時壞。村里的干部還有鄉親都來勸他放棄,但他依然咬牙辦完了當年的“村晚”。

      那一年,黃業江“流著淚”辦完了“村晚”。之后,他帶著妻子四處尋醫問藥,一個大男人,眼淚啪嗒啪嗒地掉。父親和妹妹也都流著淚勸他放棄,“再這樣下去,家還算是家嗎?”

      “那段時間真的是太難了!確實虧欠家人,尤其是妻子太多。”但黃業江說,自己就是愛好這個,不想放棄。

      妻子生病那幾年,村干部和很多熱心村民,主動放下自家的活,到他家幫著做飯、打掃衛生,讓他非常感動。

      “如果說之前我辦‘村晚’感動了別人,那么那段時間大家對我的幫助又實實在在地感動了我,讓我有了繼續辦‘村晚’的理由和動力。”黃業江說。

      2005年以后,黃業江自辦的“村晚”,名聲越來越響,吸引了東海電視臺、連云港電視臺、江蘇衛視、中央電視臺等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村晚”越辦越紅火。

      然而,閑言碎語仍不時傳進黃業江的耳朵。

      有人說:“他頭腦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神經病,為啥貼人貼錢干這個?家里人不同意,還跟家人鬧意見。”

      還有人懷疑,上級文化部門撥了??罱o黃業江,所以他才這么賣力搞晚會,而且年年在搞。

      對于這些,黃業江并不理會。“只要我還能動,我就要把黃川的‘村晚’一直辦下去。不僅要辦下去,而且還要爭取一屆比一屆辦得好。”

      不只逗大家一樂

      “你拍的那張照片真是太好了,照片里每個人都是笑臉。”每次見到好友張開虎,黃業江都會翻出一張多年前的照片,與好友一起分享、回味村民們看“村晚”時的那種歡樂。

      “很多人問我,你辦這個節目圖的什么?我圖的是大家的一個笑,一個樂。這個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黃業江說。

      辦“村晚”的20年間,黃業江堅持做到“三看”:

      演出當天,要仔細看現場,舞臺上的演員表演得開不開心、臺下的觀眾是否看得開心;演出結束后,看拍攝的照片、看錄制的視頻,仔細分析哪些節目大家看了以后笑得最開心,為下一屆“村晚”節目策劃提供指導。

      “大兵(黃業江小名)辦的‘村晚’,我一直在看,感覺一年比一年辦得好。很多人當天吃完早飯就帶著板凳趕去占座位。大家都很感謝他,希望他能繼續辦下去。”56歲的黃川村村民李祖霞原先是黃業江鄰居,黃川村“村晚”,她一年都沒錯過。

      63歲的夏德玉老人同樣是黃業江“村晚”的“鐵粉”。“以前村里春節期間沒啥娛樂活動,基本都是打牌賭錢,自從辦了‘村晚’后,村里打牌的人少多了,村里也熱鬧了許多,過年的氛圍更濃了。”

      “能不能給我們家孫女弄個舞蹈跳跳?”“你看我家閨女能不能當主持人?”很多村民都以上黃業江的“村晚”為榮,經常找他要求上節目。

      “誰說農村泥腿子搞不好文藝?只要堅持用心鉆研,辦晚會咱也不比人家文化人差。”

      回憶著20年為黃川村“村晚”的付出與堅持,黃業江覺得一點都不后悔。“能為家鄉做點事情,讓鄉親們開開心心,我就滿足了,人活一世,總要有點追求,不能只是一味賺錢。”

      除了逗大家一樂之外,黃業江還將“村晚”視為吸引大家走出家門、一起聚聚,拉家常,增進感情的紐帶。

      “最近幾年,中國發展很快,老百姓的錢包越來越鼓,人也越來越忙。但一方面村里的中老年人農閑時節比較空虛,需要豐富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年輕人也可以借‘村晚’這個平臺,春節期間走出家門,在一起多聚聚,聯絡感情。”

      “土得掉渣”也自信

      黃業江辦“村晚”,很少請“外援”,主體演員大都是本地村民,即使有“外援”,也基本上是義務演出。

      “我辦‘村晚’,不為賺錢,更不是作秀,不能拿錢去請演員有償演出,這樣就變質了。”黃業江說,他需要的是真心熱愛文藝的村民參與,這樣“村晚”才能辦得長久、接地氣。

      “給錢我還不參加呢,我就是沖著黃大兵你這個人才來的。”連續十幾年給黃業江“村晚”免費當主持人的朱崇君,是東海縣某律師事務所主任,每年再忙都要抽時間給黃業江的“村晚”幫忙主持。

      “在黃川村的春節聯歡會里,凝結了太多人的智慧和汗水,大家不為名利,只為一個愛好。這樣的開心、這樣的樂趣,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在黃業江的堅持下,很多節目大都取材于身邊的人和事,展示“土得掉渣”的內容,重在體現“農民也能演”的文化自信。

      為辦好2018年“村晚”,早在半個多月前,黃業江就已經放下手中的物流配貨生意,開始籌劃第二十屆“小村春晚”了。目前他征集了20個節目,并按照主持組、舞蹈組、歌唱組等分別建立了不同的群,分類指導排練進度。

      村民們也早就開始準備自編自演的節目。“小品節目不好說,表演不好會砸鍋,臨時換成三句半,等著看……”8日下午,記者來到黃川村村部門口,看到黃業江正在專注地指導著四五位小朋友表演“三句半”。

      “今年我們準備了花船、相聲、三句半、唱歌、跳舞、器樂等20幾個節目,正式的節目單很快就能出來。”黃業江說,很多演員已經連續多年參加,表演依然熱情不減。

      53歲的本村村民張玉,已經連續十幾年在黃業江的“村晚”上表演了。因為表情夸張、經常反串男性角色,她的小品總能引起大家捧腹大笑。今年她又自編了一個名為《刁媳悔改》的小品參演。

      “小品里有婆婆、媳婦、兒子(丈夫)三個角色,我女扮男妝演兒子(丈夫)這個角色,主要表現在婆媳矛盾中,兒子(丈夫)受到的夾板氣,目的還是引導大家正確處理好家庭關系。”張玉說,自從有了“村晚”,她感覺每年過春節又多了一種希望和期待。

      “現在我們正抓緊排練,爭取大年初一那天把最好的節目呈現給大家,讓大家過一個歡樂的狗年春節。”黃業江興奮地說。

      相關新聞

      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亚瑟影视|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2019| 一级电影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 99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中文字幕一区一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国产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中| a级毛片无码兔费真人久久|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百度| 无码区日韩特区永久免费系列 |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免费视频ww| 最近中文字幕2019高清免费 |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