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網絡媒體走轉改】一個農民“導演”的二十載“村晚”故事

      【連網】□ 王文 張開虎

      時間每向農歷戊戌年新年邁進一步,東海縣農民黃業江的內心就愈發激動,腳步也更加匆忙。因為大年初一,黃業江自掏腰包、組織導演的“村晚”———黃川村新春聯歡會將迎來20周年。從1998年組織第一屆黃川村“村晚”開始,每年大年初一或者初二,黃業江都會如約為十里八鄉的鄉親們辦一場聯歡會,請村民們上臺表演,講述村子里自己的故事。

      TIM截圖20180214163744

      20年間,黃業江“導演”的“村晚”參與演員從10人發展到90人,觀眾從100多人達到高峰時的4000多人,黃川村“村晚”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化名片。

      在很多村民眼中,每年看黃業江的“村晚”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就像過年吃年夜飯、看央視春晚一樣,必不可少。  

      一場卡拉OK萌生自辦“村晚”念頭

      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民,為什么20年前就能想到自己辦“村晚”? 故事還得從1998年說起。

      那時,農村文化生活比較貧乏,農閑時村民們只能打牌消磨時間。但黃業江從小愛好文藝,喜歡接觸新鮮玩意。于是他就從城里買了功放機和麥克風,邀請愛好唱歌的青年到他家中唱卡拉OK。

      “雖然當時條件艱苦,設備簡陋,但是大家卻唱得很開心。”黃業江說,正是因為看大家如此喜歡唱歌,他才動起了在村里辦晚會的念頭。“我當時沒多想,就是希望春節期間,能讓更多人聚在一起唱歌,樂一樂就行。”

      于是黃業江就把想法跟家人、朋友,以及村干部都說了一遍,想聽聽大家的意見。然而,大家基本上都以為他在開玩笑,沒人相信他真能鼓搗出一場晚會。

      1998年的黃業江只有28歲,小伙子敢闖敢干,不服輸,略顯倔強。用他的話說,認準了的事情,困難再多,都要堅持干下去。帶著辦春晚的想法,黃業江說干就干,并在當年大年初二成功辦了第一屆“村晚”。

      “第一屆‘村晚’,沒有舞臺,沒有節目單,就是十幾個人圍著錄音機唱歌,時間不受限制,唱幾首都行。現在想想一點都不正規。”回憶起第一屆“村晚”的情形,黃業江至今記憶猶新。

      令黃業江沒想到的是,這么糙的節目,依然吸引了全村幾百人前來觀看,十分熱鬧。

      不經意間的成功更加堅定了黃業江將黃川村“村晚”繼續辦下去的信心。

      TIM截圖20180214163644

      1999年,黃業江又在村中心路邊上舉辦了第二屆“村晚”。這一次明顯正規很多。有了自己的舞臺,只不過是用四個掛車拼裝出來的,又找了一個農村的拉板車斜靠在舞臺上當梯子。節目也更加豐富,唱歌、相聲、跳舞等,一共有十五六個。

      節目多了,找演員成了新難題。“雖然村里有不少人對文藝有興趣,但是對于登臺表演,很多人起初還是比較保守、緊張,不愿意在大庭廣眾之下唱歌跳舞。”為此,黃業江挨家挨戶找村民談心,鼓勵大家出節目。

      20年“貼錢”10多萬元

      雖說是為全村人辦春節聯歡會,但是20年間的大部分花費,基本上都是黃業江一個人在“貼錢”。

      話筒、功放、錄像機、電腦、調音臺、音箱、演出道具等,為了增加舞臺效果,黃業江基本上每年都會花幾千塊錢添置一些新設備。

      2000年辦第三屆“村晚”時,考慮到觀眾人數可能會很多,原先的兩個小音響已經滿足不了需求,黃業江狠下心來,花了1400元專門找人定制了一個大功放機。為此,他還專門趕到市區,等了兩天兩夜,才把功放機拉回來。

      TIM截圖20180214163804

      沒有排練場地,黃業江就把演員們召集到自家院中排練,一練就是半個多月,電費全是他的。有時候排練太晚,他還會請大家吃飯。為吸引更多人參與表演,黃業江還經常自費買紀念品發給大家。

      據黃業江粗略估計,20年“村晚”,他少說也已經貼進去了10多萬元。“我不想談這些。要是談錢的話,這20年,鄉親們都是義務演出,我欠大家的演出費又何止十幾萬元。”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村晚”規模小,但是事情一點都不少。從最早的節目策劃、演員報名,到后期的排練、開閉幕式主持詞的撰寫、舞臺搭建、演員化妝、音響設備的調試等等,每一件事,都離不開黃業江這個“總導演”。每屆‘村晚’,他基本上前前后后都要忙活一個月。

      剛開始那幾年,農村的磁帶、光碟還不是很普及,很多伴奏音樂在村里和鎮上的商店都買不到,而且那時候也沒網絡,說下載就能下載,只能黃業江一趟趟地往縣城、市區跑,給大家買伴奏磁帶。

      TIM截圖20180214163715

      2001年辦村晚時,下雪了,但是黃業江還是堅持演出。“老百姓都像過年一樣盼著我們的演出,我們不能讓大家掃興。”最后,他和村民們一起找來竹竿,在舞臺上撐著一大塊雨布,堅持演出,吸引了大量村民冒雪前來觀看。

      再困難都沒想過放棄

      上世紀90年代,頭腦靈活的黃業江跟著舅舅跑運輸,后來又轉做物流中介,全家的日子還算富裕。然而,自從1998年辦“村晚”以來,黃業江每年都要有一個月的時間無法集中精力做生意,而且每年還要貼幾千塊錢,他與家人的矛盾也漸漸增多。

      先是一年正月初二,老父親被死犟的兒子氣到住院,沒幾年,妻子又因為他花盡積蓄買“無用”的音響,身體和精神狀況嚴重下降。

      “家里人一開始就不太支持,尤其是我妻子,不理解我為啥放著自己家的生意不管,自掏腰包貼錢給全村人辦聯歡會。”黃業江說,妻子反對的理由,他也能理解,但他就是愛好這個,不想放棄。為此,那幾年他沒少和妻子鬧矛盾。

      2003年是黃業江最困難的一年。在不被妻子理解的情況下,他還是固執地走出家門去排練。因為長期生悶氣,妻子得了抑郁癥,精神狀態時好時壞。村里的干部還有鄉親都來勸他放棄,但他依然咬牙辦完了當年的“村晚”。

      那一年,黃業江是流著淚辦完了“村晚”。之后,他帶著妻子四處尋醫問藥,一個大男人,眼淚啪嗒啪嗒地掉。父親和妹妹也都流著淚勸他放棄,“再這樣下去,家還算是家嗎?”

      “那段時間真的是太難了!確實虧欠家人,尤其是妻子太多,有眼淚、有委屈也只能往肚子里咽。”黃業江說,妻子生病那幾年,村干部和很多熱心村民,主動放下自家的活,到他家幫著做飯、打掃衛生,讓他非常感動。

      “如果說之前我辦‘村晚’感動了別人,那么這段時間大家對我的幫助又實實在在地感動了我,讓我有了繼續辦‘村晚’的理由和動力。”黃業江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看著黃業江把“村晚”越辦越大,看著春節期間村子里歡聲笑語越來越多,家人對他自辦春晚的反對態度逐漸轉變,這讓黃業江異常激動。“堅持了這么多年,終于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太高興了。”

      2005年以后,黃業江自辦的“村晚”,名聲越來越響,吸引了東海電視臺、連云港電視臺、江蘇衛視、中央電視臺等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村晚”越辦越紅火。

      然而,與此同時,身邊的一些閑言碎語也逐漸傳進了黃業江的耳朵。

      有人說:“他頭腦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神經病,為啥貼人貼錢干這個?家里人不同意,還跟家人鬧意見。”

      還有人懷疑,上級文化部門撥了專款給黃業江,所以他才這么賣力搞晚會,而且年年在搞。

      對于這些傳言,黃業江并不理會,他認為自己做事只要對得起良心,對得起父老鄉親就行。“只要我還能動,我就要把咱們黃川的‘村晚’一直辦下去。不僅要辦下去,而且還要爭取一屆辦得比一屆好。”

      辦“村晚”就圖鄉親們樂一樂

      “很多人問我,你辦這個節目圖的什么?我告訴大家我圖的是什么,我圖的是大家的一個笑,一個樂,別的什么沒有,這個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別的不需要任何報酬。”黃業江說。

      正因如此,辦“村晚”的20年間,黃業江堅持做到“三看”:演出當天,要仔細看現場,舞臺上的演員表演得開不開心、臺下的觀眾是否看得開心;演出結束后,看拍攝的照片、看錄制的視頻,仔細分析哪些節目大家看了以后笑得最開心,為下一屆“村晚”節目策劃提供指導。

      “大兵(黃業江小名)辦的‘村晚’,我一直在看,感覺一年比一年辦得好,每年都有很多人看。如今縣里、市里,以及周邊村鎮的人都會過來看,村里到處都擠滿了人。很多人當天早上吃完早飯就帶著板凳趕去占座位。大家都很感謝他,希望他能繼續辦下去。”56歲的黃川村村民李祖霞原先是黃業江鄰居,自從黃業江1998年辦“村晚”開始,她一年都沒錯過。

      63歲的夏德玉老人同樣是黃業江“村晚”的“鐵粉”。“以前村里春節期間沒啥娛樂活動,基本都是打牌賭錢,自從辦了‘村晚’后,村里打牌的人少多了,村里也熱鬧了許多,過年的氛圍更濃了。”

      “能不能給我們家孫女弄個舞蹈跳跳?你看我家閨女能不能當主持人?”在很多村民眼中,黃業江辦的“村晚”雖然沒有央視春晚高大上,但同樣是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很多人都以上黃業江的“村晚”為榮,經常找他要求上節目。

      “誰說農村泥腿子搞不好文藝?只要堅持用心鉆研,辦晚會咱也不比人家文化人差。”回憶著20年為黃川村晚的付出與堅持,黃業江覺得一點都不后悔。“能為家鄉做點事情,讓鄉親們開開心心,我就滿足了,人活一世,總要有點追求,不能只是一味賺錢。”

      除了逗大家一樂之外,黃業江還將“村晚”視為吸引大家走出家門、一起聚聚,拉家常,增進感情的紐帶。

      他說:“最近幾年,中國發展很快,老百姓的錢包越來越鼓,人也越來越忙。但是辦‘村晚’還是非常有意義:一方面村里的中老年人農閑時節比較空虛,需要豐富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年輕人也可以借著這個平臺,春節期間走出家門,在一起多聚聚,聯絡感情。”

      不是商業行為和作秀

      看過黃業江辦的“村晚”的人都知道,他的節目很少請“外援”,主體演員大都是本地村民,即使有“外援”,也基本上是義務送演出。

      “我辦‘村晚’,不是為了賺錢的商業行為,更不是作秀,不能拿錢去請演員有償演出,這樣就變質了。雖然不能給演員報酬,但我心里會永遠記著他們的人情。”黃業江說,他需要的是真心熱愛文藝的村民參與,這樣“村晚”才能辦得長久、接地氣。

      “給錢我還不參加呢,我就是沖著黃大兵你這個人才來的。”連續十幾年給黃業江“村晚”免費當主持人的朱崇君,是東海縣某律師事務所主任,每年再忙都要抽時間給黃業江的“村晚”幫忙主持。

      “在黃川村的春節聯歡會里,凝結了太多人的智慧和汗水,大家不為名利,只為一個愛好。這樣的開心、這樣的樂趣,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在黃業江的堅持下,很多節目大都取材于身邊的人和事,展示“土得掉渣”的內容,重在體現“農民也能演”的文化自信。

      有時候,黃業江也會遇到一些演員和節目主持人問他索要“出場費”,暗示不想義務演出。對此,黃業江態度十分堅決,換人!

      “我不是心疼那點錢,主要是不想讓我們的農民‘村晚’有太多商業氣息。而且有很多有才藝、有熱心,又不計報酬的人想上我們的節目,我覺得我更應該給這部分熱心鄉村文化的人出場機會。”黃業江說。

      TIM截圖20180214163700

      為辦好2018年“村晚”,早在半個多月前,黃業江就已經放下手中的物流配貨生意,開始籌劃今年“小村春晚”了。目前他已經征集了20個節目,并按照主持組、舞蹈組、歌唱組等分別建立了不同的微信群,分類指導排練進度。

      村民們也早就開始準備自編自演的節目。“小品節目不好說,表演不好會砸鍋,臨時換成三句半,等著看。”8日下午,記者來到黃川村村部門口,看到黃業江正在專注地指導著四五位小朋友表演“三句半”。

      “今年我們準備了花船、相聲、三句半、唱歌、跳舞、器樂等二十幾個節目,正式的節目單很快就能出來。”黃業江說,很多演員已經連續多年參加,表演依然熱情不減。

      53歲的本村村民張玉,已經連續十幾年在黃業江的“村晚”上表演了。因為表情夸張、經常反串男性角色,她的小品總能引起大家捧腹大笑。今年她又自己編了一個名為《刁媳悔改》的小品參演。

      “小品里有婆婆、媳婦、兒子(丈夫)三個角色,我女扮男裝演兒子(丈夫)這個角色,主要表現在婆媳矛盾中,兒子(丈夫)受到的夾板氣,最終目的還是引導大家正確處理好家庭關系。”張玉說,自從有了“村晚”,她感覺每年過春節又多了一種希望和期待。

      “現在我們正抓緊排練,爭取大年初一那天把最好的節目呈現給大家,讓大家過一個歡樂的狗年春節。”黃業江興奮地說。

      相關新聞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永不|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最新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中文字幕第3页|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中文字幕av在线|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狠狠躁狠狠躁东京热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免费无码作爱视频| 欧美麻豆久久久久久中文|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暖暖免费中文在线日本|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完整版|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