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武進區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報告新鮮出爐
形成園區和鎮聯動發展,建設一站式小微企業服務平臺,打響“一古一今一生態”旅游品牌……
未來,這些變化將在武進書寫
常州經濟開發區、武進國家高新區及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區與相關鎮聯動發展,讓小微企業享受更多利好政策;引導工業企業在“去產能”中轉型升級;建設一站式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信息平臺;有序利用歷史遺跡資源和特色鄉村資源,打響“一古一今一生態”的旅游品牌……記者近日獲悉,《常州市武進區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新鮮出爐,它將作為綱領性文件,從戰略上指導武進區其他具體規劃的編制,為建設“強、富、美、高”的新武進提供規劃支撐。
發展戰略:升級、創新、轉型、整合、彰顯
升級:區鎮聯動,激發小微企業活力
針對武進小微企業占比90%以上的特點,將加快推進產業升級步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包括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產業等)為目標,推動民營企業結構升級、效益升級、資本技術升級和組織升級。
此外,常州經濟開發區、武進國家高新區及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區將和相關鎮進行聯動發展,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和功能平臺效應,讓小微企業享受園區的利好政策。
其中,常州經開區作為武進東部門戶、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橫山橋鎮、橫林鎮、遙觀鎮聯動發展,提升片區綜合實力、承載能力、發展活力和生態魅力。高新區聯動發展片區包括武進國家高新區、前黃鎮、禮嘉鎮,以武進國家高新區為龍頭,發揮常州科教城、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優勢,推動鎮區深度融合。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和嘉澤鎮聯動發展,打造特色產業集聚高地和生態經濟示范基地。
創新:出臺精細化政策,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
為鼓勵創新,規劃提出針對人才、企業、政府、載體等多方面制定相應政策。
人才:針對不同科技人才及修制定激勵政策。
企業:以主導和特色產業為重點,將科技型小微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出臺培育政策。
政府:強化稅收優惠和金融扶持激勵作用,完善創新環境政策。
載體:引導“科教城”向“科技城”轉變,成為武進創新內外聯動核、信息核。
此外,一站式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的建設將解決小微企業創新資金問題。
轉型:工業企業在“去產能”中轉型升級
一大批工業企業將加快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武進規劃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從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用地效益等三個方面對工業用地進行綜合評價,推動企業調整自己的“體質”,內部挖潛增效、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轉型不僅針對工業企業個體,也針對城市功能片區。如武進城區一些老工業園,存在著一定數量的污染且產品附加值低的傳統企業,傳統做法還是以拆遷發展房地產為主,但今后將按照新的發展思路,通過推動企業升級、產品由低附加值進入高附加值,從而帶動園區制造業轉型升級。
中心城區污染嚴重或者發展不景氣的企業,未來將逐步退出城區范圍。而一些長期依賴政府補貼、銀行續貸卻連年虧損、難以為繼的“僵尸企業”,將面臨重新整合或騰退、收購。
整合:打“生態牌”,不同版塊分別呈現不同特點
在西太湖濕地生態公園踏青,在嘉澤欣賞花開千樹的美景,在太湖灣特色鄉村度假休閑……這些“高顏值”的觀賞與參與性的活動項目,正是未來特色資源整合,不同版塊呈現自身特色的嘗試。
規劃提出結合區內西太湖、宋劍湖和太湖等水體資源,芳茂山、四頂山等山體資源,以及淹城等歷史遺跡資源和特色鄉村資源,形成特色資源合理保護、有序利用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滆湖、宋劍湖、太湖三湖水體資源將區分定位進行整合。滆湖定位為武進區的休閑游憩核心區、產城鄉融合示范區,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將大力發展全區級別的商務商貿、科研會展、文化創意、健康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功能,觀光、康體、文娛等旅游休閑功能以及高品質居住功能。
宋劍湖定位為城市濕地公園,適度開發科教和游憩功能,濱湖在不影響濕地功能的最大距離以外,低密度布局經開區級別的公共服務、產業服務和生活配套功能。
太湖為城市邊緣型湖泊,沿岸依托太湖灣旅游度假區,以度假區為依托,注重生態保護,實現度假、旅游、游樂等功能。
彰顯:以“一古一今一生態”為旅游特色發展方向
從特色鄉村到淹城春秋古韻,從嬉戲谷休閑暢玩到西太湖賞景親近自然……規劃中,“一古一今一生態”將作為武進未來旅游特色的發展方向。
“一古一今”主要圍繞淹城和嬉戲谷兩大主題公園,“一生態”則圍繞滆湖岸線的幾十公里規劃開展不同的特色項目,“沿著滆湖,游客可以有更多游玩、賞景或度假的選擇。”此外,各類文化、景觀、風貌、產業方面獨具特色的村莊將進一步放大特色。對有重要歷史文化保護價值的村莊如江南古韻的楊橋古村、彰顯鄉土孝文化的闔閭城村、展現回民風俗的城西回民村,將編制專項保護規劃;臨近太湖灣太滆村、滆湖東岸靈臺村等自然風光特色村,將保護本土山水環境肌理,營造特色景觀環境;對于雅浦村、省莊村等具有“吃住游購娛”特色的村莊,將強化特色產業發展與鄉村旅游、村民就業相結合,注重旅游資源和鄉村生態的保護。
發展戰略規劃功能定位
●全國有影響力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
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和國家政策導向優勢,著力提高裝備制造業的創新、自主設計、制造和成套能力,重點打造智能裝備、節能環保、新型交通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向高端化、集成化、新型化發展,努力建成全國有影響力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
●長三角重要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結合區內現有創新平臺,依托武進產業集聚平臺,重點聚焦產業科技創新,針對高端制造、職能服務、生態環保和電子信息等領域,形成長三角重要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蘇南知名的創新創業高地
發揮多元平臺的優勢,不斷探索產學研合作、新興產業培育、科技金融結合等新模式,大力引進創業人才及團隊,引導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的力度。積極加大創業投入,努力構建蘇南知名的創新創業高地。
●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示范區
落實新型城鎮化總體要求,加快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逐步優化人居環境品質,引導城市的“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相互協調,促進“人、產、城”相互匹配,形成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