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綿綿陰雨,擋不住發展的勃勃生機。眼下已進入6月,全市上下都緊緊圍繞“雙過半”的目標奮發作為,丹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不例外。走進高新區管委會,上上下下縈繞著“圍著項目干”的氛圍。作為經濟戰線的一份子,高新區經濟發展局負責人李偉武手上有多個項目在手服務、跟進:建達塑膠、丹京華爾服裝、冰城氫能、建亞環保科技、新通球眼鏡、金旺電子等項目廠房建設即將動工;恒尚動力汽車渦輪增壓器項目、歐密科技碎紙器項目正在進行廠房內部裝修,即將投產;恒寶股份擴能、丹鳳物流園、中凱達電控、新南洋新型建筑材料、眾成工具等一批項目正在進行主體建設……“近幾年,高新區每年都有20多個市級重點產業項目落戶,高新區的‘塊頭’也越來越大了。
今年將留雁工業園也納入了高新區的整體規劃。高新區力求項目產業、城市與人三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打造生產高效、生活便捷、生態優美的宜業宜居南部新城。”李偉武說。
丹陽高新區位于市區正南,312國道、214省道、122省道穿境而過,2013年,由原云陽高新區與延陵鳳凰工業園整合而成,總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現有各類優質企業338家,逐步形成了醫療器械、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視光學等5大新興產業集群。一個個新項目、新企業,給高新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5年,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8.5億元,工業銷售收入218億元,出口創匯總額2.8億美元,新興產業銷售98億元,約占丹陽全市三分之一。
高新區緣何引得企業紛紛入駐?良好的區位優勢自是加分項,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顯然是更重要的因素。“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三年來,我們加大建設力度,改善了生態環境,提升了園區承載能力。”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三年累計投入已超20億元,基本完成了道路路網、管線設施,以及核心區域村莊整體搬遷等工作,振興路、慶豐路、伊甸園路、華南路延伸段改造、創業路、錦繡路、田園路、恒興路等10多條重點基礎設施道路建設工程相繼竣工通車,極大地改善了路網狀況,四縱四橫”的主干道路全面拉開;
高標準建成湯甲、邁村兩個中心村,交付房屋4294套、60.5萬平方米;建成208畝的開放式丹鳳公園,改善了園區的生態及投資環境;人才公寓項目即將竣工使用,這對提高高新區的人才儲備、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如今走在高新區,寬敞筆直的道路如一條條絲帶,串聯起沿路一個個企業;景觀優美的丹鳳公園如園區“綠肺”,綠化環境,集聚人氣。“三年來,高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顏值’提升了幾倍!”高新區有關負責人笑言,顏值”是第一印象,而真正讓企業與園區結緣、吸附項目扎根園區靠的還是科技支撐、服務保障等內涵實力。其中,落戶在高新區核心區域的“科技小鎮”,集園區自我運行及管理、創業孵化及服務、公共技術創新平臺的創新能力及開發服務、丹陽市級科技創新中心、丹陽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五大功能為一體。目前,一期工程9棟、4.5萬平方米的院士研究站已投入使用,入駐科技型企業23家,建成院士工作站3個,省級、國家級科研機構10余所,為高新區及我市企業參與項目研發、技術改造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而在服務保障方面,從立項到規劃評審、土地平整、廠房建設等全過程一條龍式的貼心服務細致周到,全力保障項目落地投產。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丹陽高新區已成長為一個具備了較好的產業基礎、承載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月17日,高新區獲省政府批準,成功升格為江蘇省丹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梧桐樹茂,有鳳來儀。站在省級高新區的方陣,高新區的發展更上了一個臺階,對企業的吸引力也更強了。“我們一方面將進行政策對接,強化省級高新區各項政策對園區在土地、利稅等方面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將加大項目招引、建設力度,為項目落地創造條件。”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高新區升格為省級高新區令人振奮,但這絕不是終點站,還有更高遠的目標等待征服:力爭到“十三五”末,使丹陽高新區在發展質態、產業集聚、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并創成國家級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