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6月20日,江蘇省首家“蘇字號”民營大型投資公司——江蘇民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無錫揭牌。來自宜興的兩家上市公司——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攜5億元入股“蘇民投”。遠東控股董事局主席蔣錫培當選為“蘇民投”股東監事、監事會主席。
參與投資“蘇民投”,是遠東控股實施戰略轉型的一大重要舉措。近年來,該企業堅持“主業+投資”的戰略,通過股權投資、并購投資等靈活方式,逐步實現產業運營和資本運營的有機結合,成為宜興市園區、工業集中區上市企業逐鹿資本市場的一個典范。
上市融資 搶占行業制高點
6月18日,來自中超控股的子公司——新疆中超新能源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19名新員工,圓滿完成了為期三個月的本部見習培訓,肩負著使命踏上了回鄉之路。新疆中超新能源公司是中超控股響應國家產業援疆政策和“一帶一路”戰略,結合企業發展規劃而投資建設的新能源電纜研發、生產、銷售企業。該公司在今年3月開工建設,將于第三季度全面建成投產,預計投產后年產值8億元。6月23日,全國首個紫砂陶藝術品檢驗檢測中心“落戶”宜興,由中超控股旗下企業——中超利永參與研發的“紫砂壺全息數字防偽云平臺技術”也一同亮相,并成為這個國家級鑒定機構的技術支撐。
一邊是穩步成長的線纜主業,一邊是火熱推進的文化產業。創立僅11年的中超控股,何以擁有如此實力?董事長楊飛表示,是上市給企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公司上市6年來,中超全面開啟“以電纜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以紫砂為主的文化金融”雙主業驅動戰略,去年憑借卓越的表現,位居宜興市對上貢獻第二位。
一家企業的上市,不僅獲得了資本,更重要的是促其提升了管理和資本運作能力。中超只是宜興市眾多上市公司突破瓶頸、加快轉型中的一員。從積極上市、借助資本市場,到果敢投資、“逐浪”資本市場,經過多年發展,資本市場“宜興板塊”逐漸煥發出勃勃生機。近年來,本著“上市一批、申報一批、輔導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則,宜興市積極扶持龍頭企業通過上市走資本經營之路,涌現出雅克、立霸等一批上市企業,并全都活躍在各個園區、工業集中區,以雄厚的資本和先進的技術,搶占行業制高點,成為各個板塊經濟轉型升級的中流砥柱。據了解,宜興市已上市的24家企業全部位于相關園區和工業集中區,在證券市場首發融資已累計融資130億元,再通過IPO及后續的增發、可轉債等資本融資形式,上市融資已成為這些上市企業最大的直接融資形式之一。
掘金“新三板” 化解創新瓶頸
對于無錫視美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龍來說,如今,任何關于“新三板”的消息都會引起他的關注。位于開發區光電產業園的視美樂創辦于2012年,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激光電視光源技術的領跑者,不斷推進國產激光電視整機的研發生產。但就像所有科創企業一樣,經過了初創期后的視美樂也遇到了融資困難的瓶頸。前不久,視美樂宣布完成了B輪6000萬元融資,邁出了進軍“新三板”的堅實一步。公司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早日到‘新三板’融資,從而擴大產業化規模,盡快掌握國內激光電視行業的話語權。”
同一時間,在西渚鎮工業集中區內,江蘇聯創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也傳來好消息:公司順利在“新三板”掛牌,成為國內首家在“新三板”掛牌的人造草坪企業。多年來,聯創草坪致力于各種運動、休閑用人造草絲的生產設計和人造草坪的簇絨、整理生產及銷售業務。面對人造草坪行業的急速發展,聯創積極謀求企業上市、登陸資本市場。成功掛牌“新三板”,不僅會使聯創的品牌與知名度得到提升,同時也為其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促進企業的轉型與升級發展提供了示范與引領作用,為行業帶來新氣象。
園區是經濟發展主陣地,陣地中既有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也有急速成長的科創企業。這些成長型的科創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往往受制于資本等要素,這一瓶頸,只能選擇銀行貸款或是個人借貸來解決資金難題。“新三板”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降低了上市門檻,為這一部分企業提供了便利,使得中小企業也可以進入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享受到資本市場帶來的機遇。在宜興市眾多園區、集中區,對“新三板”充滿期待的不只是視美樂和聯創。向“新三板”進發,已成為園區企業的共識。環科園、開發區等也把服務企業與助推“新三板”工作協同推進,將“新三板”作為擬上市企業培育的“蓄水池”和“孵化器”。目前,宜興市“新三板”掛牌企業已達18家,2家企業獲得同意掛牌函,多家企業等待審核。此外,還有20多家優質企業進入培育序列。這些企業都是園區創新型經濟的開拓者,帶動了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
依托基金 豐富多層次資本市場
上周,環保產業基金總經理李木勇格外忙碌,由他負責的多個環保投資項目同時進入深度洽談階段。環保產業基金是環科園為推進環保產業創新發展,聯合國家發改委設立的產業發展基金。自2014年設立以來,已經先后投資了“E20”等三個項目。經過前期的積累和摸索,今年將是產業基金大跨步發展之年,目前已有在手考察項目近10個,其中涉及菲力環保、新奇環保、江華環保等宜興本土環保企業的項目就有6個。
近年來,在引領創新方面,環科園圍繞“重構發展”的主題,堅持以大力度的機制創新和模式重構來加快優勢資源的集聚,以環保為紐帶,加快各路優質資本匯聚,吸引了大批實力雄厚的金融集團、風投資本,組建了如華軟基金、中科招商、中昱創業投資基金等創投基金、風投基金。同時,聯合國家發改委,設立了2.5億元的環保產業基金,并吸引民營資本進入。這些基金的設立和運行,有效充實了園區投融資機構、推進“金融園區”建設,對促進區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對實現宜興市環保產業領先全國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目標起到重要作用。
資本是源頭活水,活水多了,企業發展自然會更快,與企業相關聯的諸多周邊企業及產業也會隨之壯大。在園區或集中區,企業發展大都成產業集群之態勢。企業通過多種渠道“圈進來”的資本,將有更多可能再次投入到園區,無論是對企業而言,還是與之關聯的產業來說,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近年來,環科園、開發區積極創新理念、改革措施,引進國內外大型投資公司,拓展園區企業融資渠道,構建了上市、“新三板”、基金等并存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已設立投資基金27個,募資總額超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