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圖為:在連云港市連島漁港碼頭,紫菜養殖戶將收割的紫菜卸船裝車準備運往工廠加工。王健民 易敏 攝
8日早上,記者登上連云港80后紫菜養殖戶譚亮的小艇,半小時后,便見海上密密麻麻的玻璃桿上掛著黑油油的新鮮紫菜,兩臺機器正一趟一趟收割紫菜。這片海域正是連云港市西連島村萬畝紫菜養殖基地,當地農民稱之為“海上田園”。
譚亮笑呵呵地告訴記者:“老黨員帶我們由捕轉養,村書記牽頭學技術、跑市場,加上風調雨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連島街道黨工委書記程勇說:抓黨建,目的是為民謀利,實現漁村振興。去年連島地區生產總值完成十多億元,同比增長11%。
“養了二三十年紫菜,第一次趕上這么好的時候。”紫菜養殖能手楊慶勛是個老黨員,去年靠這一項賺了兩三百萬元。西連島村共有101名黨員、4個黨支部,最大的漁業黨支部有26名黨員,個個都是轉產致富領頭人和技術專家。西連島村黨支部書記李慶國介紹,眼下這一季,全村紫菜產量可達9萬筐,產值預計突破6000萬元。在特色產業帶動下,已有100多位漁民成功轉產。全村人均年收入預計達2.6萬元,同比增長24%。
連島緊扣增收富民,實抓書記項目,探索“黨建+產業”“支部+創業”。“如果不是蘇書記找來‘養生蠔’這條路,我們真不知道咋轉產。”
東連島村村民王華忠說。過去,當地300余位漁民靠著兩萬畝海域養家糊口。近年來,漁業資源不斷萎縮、燃油補貼逐年下降等因素制約漁村發展。2013年,東連島村黨支部書記蘇正軍牽頭海上太平洋牡蠣養殖。為選對品種、找準技術和銷售平臺,他帶著村干部北上南下。2016年,蘇正軍將牡蠣送入江蘇EMS“極速鮮”網上銷售平臺,首次“觸網”就突破5萬公斤,銷量是上年的幾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馬莊村調研時的囑咐,為連島漁村振興指明方向。
受魚類品種銳減等因素影響,2016年5月-9月,連島漁民經歷“史上最長休漁期”。程勇回憶:“漁民上岸后就忙著打牌,我們看著干著急。”去年,連島打出振興漁村“組合拳”,既要富民,更要深挖漁村文化,改變漁民精神風貌。“青山綠水彩漁村”的發展藍圖,日益清晰可見。
在連云港“美麗鄉村”示范點西連島漁村,247戶農家院落次第建在山上,村前是海,村后是山,每家院子里有花。“發展漁村民宿,承載人文歷史和漁村文化,講述漁民自己的故事。”分管連島海濱風情小鎮創建的連島度假區社會事業局局長蘇貽軍說。下一步,連島將整體承包或回購所有院落,請專業公司經營民宿。
深挖特色漁業,發展旅游業,連島將啟動漁業觀光休閑項目開發,帶游客到海中央,看一看怎么養貝類、養紫菜,體驗出海捕撈。連島街道辦事處主任李慧介紹,“這種海上體驗式旅游,以鮮明的‘漁’符號彰顯連島特色,豐富旅游業態,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游客新需求的嘗試。”
從炎熱的沙灘上出來,鉆進“冰雪王國”,欣賞來自全球的頂級冰雕藝術家的作品……“體驗‘冰火兩重天’,我的感受非常特別。”去年夏天去連島游玩的南京游客王曉曼記憶猶新。
東方游樂園常務副總經理孫韜介紹,“冰雪王國”毗鄰連島大馬灣海灘,項目投資近億元,去年夏天對外開放。
“游客來趟連島,不能洗個澡就走了,得想辦法把他們留在島上,在環島路上慢跑騎行、看日出日落、品海鮮、嘗試低空飛行、出海捕魚……”連島街道副主任楊志新琢磨著:如何最大限度彰顯連島特色,讓游客體驗“有一種幸福叫‘我在連島’”。
引進大項目,豐富連島旅游產品。目前,旭日酒店項目已啟動,低空飛行項目一期營業,投資2200萬美元的德安邦進出口貿易項目、投資2000萬元的游艇俱樂部項目年內投入運營。
記者 張艾情 朱秀霞 本報通訊員 彭晨 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