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 近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連云港市城市公共交通規劃(2017-2030)》,給未來十幾年內港城公共交通發展指明了方向。根據《規劃》內容,我市將形成并完善“城市軌道及中運量公交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網約車、社區巴士及公共自行車為輔助,多種公共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的多層次、多樣化公共交通體系”,為市民提供多模式、一體化、全覆蓋、高品質的公共交通服務。到2030年,全市公交發展各項指標將達到同類城市國內一流標準。
“近期將形成層次分明服務優質的公交體系,中期建設中運量公交系統發展示范城市,遠期打造中等發達城市公交發展典范。”業內人士介紹,為實現“暢行港城、暢享公交”發展愿景,我市將落實公交優先策略,采用客流產生源直接連通式為主、客流接駁聚散式為輔的公交線網混合布局模式。根據區位、用地功能、交通特征等,分別制定不同交通分區的公交規劃指引。
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人口指標測算2030年公交出行總量,在此基礎上規劃了兩個層次客流走廊。其中,主要客流走廊高峰時段平均單向客流強度在2至3萬人次之間,局部達到3萬人次以上,主要有連云新城-海州城區、墟溝城區-海州老城、連云新城-贛榆、連云新城-徐圩4條走廊;次要客流走廊高峰時段單向客流強度在1至2萬人次之間,包含海州城區—贛榆、新浦開發區、徐圩、新機場,濱河新區-海州南部走廊,連云新城-港區走廊和連云新城商務核心區-昌圩湖等7條走廊。
至于市民非常關心的城市軌道系統,《規劃》指出將以輕軌為主,局部預留地鐵的建設條件,建設時機成熟時可進一步研究確定。其中,2030年規劃期內城市軌道線網規模控制在100~130公里,具體線路布局目前已在同步開展的《連云港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進行專題研究。此外,《規劃》建議遠期做好市域快軌線位條件預控,主要包括市區分別至贛榆、東海、灌云、灌南幾個方向的市域快軌。
而中運量公交形式也很豐富,包括BRT快速公交、跨座式空軌、懸掛式空軌、新型有軌電車等城市新交通模式。《規劃》提到,我市將規劃中運量線路8條,總長度189.8公里;規劃3條捷運線路,總長度84公里,作為中運量體系的補充。
常規公交重點對車輛發展規模和場站用地布局進行了規劃。其中,為解決近期公交場站缺失這一突出問題,補齊公交基礎設施短板,《規劃》詳細布局了近期19個公交樞紐,用地約18.5公頃;首末站43處,用地約17.4公頃;停保場15處,用地約33.2公頃,強化公交服務的保障能力,推動城市公共交通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