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王文 楊開林/文 王健民/圖
1992年12月1日,“東方1080”首列國際集裝箱專列從連云港發車,新亞歐大陸橋正式開通運營。自此,一條橫貫亞歐、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國際海陸聯運“最便捷通道”誕生了,連云港港被冠以“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稱號。
2004年12月30日,“連云港—仁川”客貨班輪航線首航,這是江蘇省第一條國際客輪航線;2008年12月28日,連云港港口舉辦吞吐量突破1億噸和300萬標箱慶典;2011年7月,全球最大集裝箱船“中海水星”靠泊連云港港;2012年12月15日上午,連云港至霍爾果斯集裝箱直達列車首發儀式在連云港港舉行;2015年12月13日,首列“連云港———哈薩克斯坦———歐洲”班列從中哈物流基地開出……
改革開放40年,連云港港貨物吞吐量由432萬噸擴至2.3億噸。集裝箱業務從零起步,攀升至472萬標箱,位居全球集裝箱百強港。四十載逢秋實,邁步再從頭。展望未來,連云港人將用馳而不息的堅定信念和勇氣,逐夢新時代,書寫新傳奇。
集裝箱干線大港崛起
連云港港集裝箱運輸起步于1987年,當時在國家與地方雙重管理的體制下,港口利用雜貨泊位和自制的吊索具僅完成運量169個標箱。直到1992年,新亞歐大陸橋開通,才開啟了連云港港集裝箱業務發展的騰飛之路。
孔凡成是新東方國際貨柜碼頭公司的“老碼頭”,從業26年,從機械維修工到調度員再到如今的值班經理,他親眼見證了一個集裝箱運量港口洼地的崛起。
“1992年,港口利用新引進的5臺龍門吊,年底就實現15534標箱。再到1993年,第一臺日本裝卸橋抵港,接著兩臺阿根廷裝卸橋抵港,港口初步具備龍門吊———拖車———裝卸橋現代化裝卸船能力。”孔凡成凝視著眼前塔吊林立、一片繁忙的港口回憶道。最初碼頭接卸貨物以木材、煤炭和散貨雜糧等機械化程度不高、作業效率低下的貨種為主。直至2000年連云港中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后更名為新東方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連云港與中海集團開始合資經營集裝箱碼頭、增開航線航班,從此,連云港港口步入了集裝箱運輸事業發展的快車道。
2003年12月27日,連云港港集裝箱運量首次突破30萬標箱的吞吐量,2008年12月28日更是突破了1億噸和300萬標箱,并成功躋身世界百強集裝箱港行列,成為華東地區新興崛起的集裝箱干線大港。
隨著集裝箱業務的快速發展,公司不僅對集裝箱堆場的進提箱、裝卸火車、裝卸船實現了由原來的人工操作到現今的計算機系統管理,還對各項生產組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才能適應港口的快速發展。”孔凡成刻苦鉆研港口業務知識,學習港口生產管理等專業知識,很快成長為“行家里手”,擔負起公司集裝箱中控室值班經理的職責。
正是在像孔凡成這樣愛崗敬業職工的共同努力下,20多年來港口累計承擔全國50%以上的國際聯運量,完成國際過境集裝箱運輸100.15萬標箱。2017年,連云港港完成集裝箱運量472萬標箱,位列全國第12位,全球百強。
強化陸海聯運樞紐地位
2004年12月30日,“紫玉蘭”超豪華客輪從連云港港開啟了韓國之旅———“連云港—仁川”客貨班輪航線迎來首航。“伴著初雪,國際客運站迎來了首批赴韓的64名客人,仁川線結束了連云港海上運輸只通物流、不通人流的歷史。”時任港口客車公司調度主任徐德林仍然對江蘇省第一條國際客輪航線開通當天的情景記憶猶新。
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連云港港在中韓經貿合作交往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是日韓地區貨物進出中亞的最佳港口。連云港與韓國隔海相望,從連云港港口出發到韓國仁川僅396海里,是距離韓國最近的中國沿海港口之一,地理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鋪開以及中韓自由貿易區的推進,近年來,中韓兩國經濟技術合作、文化交流越來越深化,貿易量迅速增長,連云港承擔越來越重要的對韓物流通道作用。”時任港口集團董事長、總裁白力群說。中韓輪渡作為貿易往來的重要載體,從2004年成立至今,取得了不俗成績,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實現東方大港夢,連云港港口人一直沒有放棄深水航道建設。2011年7月22日,全球最大集裝箱船、可以裝載14100標箱的“中海水星”靠泊連云港港集裝箱27號泊位。這艘15萬噸級“海上巨無霸”的靠泊,標志著連云港港擁有作業目前世界超大型集裝箱船舶的能力,從此邁進了集裝箱干線港的行列。
“‘中海水星’的靠泊,說明連云港港口的硬件設施和通貨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達到了世界一流大型船舶靠泊的條件,由此帶動吞吐量的迅速增長。”說起連云港港的變化,中哈物流基地生產業務部部長孔祥偉感慨萬千:“連云港已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千個港口有貿易往來。開通了國際、國內班輪航線50條,已形成了鐵路、公路、內河集疏運網絡,是名副其實的陸海聯運樞紐。”
開啟“一帶一路”新征程
據了解,連云港港不僅實現海河聯運,它還是中國首個鐵路和海運無縫銜接、最早開展貨物海陸聯運和集裝箱鐵水聯運的港口,多年來,逐步構建起環太平洋———中亞———歐洲國際物流運輸體系。2013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先后提出。地處陸海交匯樞紐節點的連云港港,第一時間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于2014年5月19日建成了“一帶一路”首個實體平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中哈兩國元首先后四次見證了中哈物流合作項目的建設發展。
2015年12月13日,首列“連云港—哈薩克斯坦—歐洲”班列緩緩從中哈物流合作基地開出。12天后,這趟由長三角等地區輸出的電子產品、生活用品等貨源組成的“連新歐”集裝箱班列將抵達德國杜伊斯堡。中哈基地總經理劉斌介紹,班列的正式首發,標志著連云港作為國家規劃的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端節點城市,在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方面實現升級。
2017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哈亞歐跨境運輸視頻連線會議上提出,要“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為此,連云港港圍繞打造陸海聯運通道標桿和示范項目,加快“點、線、面、體”的系統構建和“深水大港、遠洋干線、中歐班列、物流場站”的無縫對接,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大提升了連云港在國家開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成為“一帶一路 ”中哈物流合作的典范。
大港連云共潮起,踏浪前行一路歌。40年櫛風沐雨,隨著“一體兩翼”、“一港四區”大骨架的形成,建設“東方大港”的宏偉藍圖已經鋪開。如今,在國家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勢下,連云港港將積極落實以港興市戰略,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和標桿示范項目,全力加快現代化綜合大港、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建設步伐,為建設東方大港奏響華彩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