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周瑩 尹詩淇 王健民
翻開連云港開放的歷史畫卷,田灣核電站一定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作為中俄經貿合作的大手筆力作,田灣核電站是連云港歷史上承接的最大的中外科技貿易項目。一直到今天,這個紀錄依舊沒有被打破。
一波三折 田灣核電站落戶港城
“中俄田灣核電站項目歷經一波三折。”一位曾經參與田灣核電項目決策的田灣核電站老領導回憶說。
1990年4月23日,首都北京。春天的氣息剛剛來到這座古老的城市,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飛機,這是繼1964年周恩來總理訪蘇以來中國總理再次訪蘇。4月24日,在李鵬總理和時任蘇聯總理雷日科夫的見證下,時任國家外經貿部部長李嵐清與蘇方簽訂了《蘇聯向中國政府提供政府貸款和合作建設核電站的協議》,這就是中國引進田灣核電站的最初動議。
好事多磨。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布解體,中蘇核電合作項目暫停。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會見到訪的中國領導人時,再次提出共建核電站的設想。當時的俄羅斯核工業出現了產能過剩,涉核的設計院和科研院所幾乎停擺,運營資金緊張,許多核工業生產線被迫停運,核科技人才流失嚴重。為此,俄羅斯急需通過國際市場,出口核材料、核設備和核技術,運轉國家核工業巨輪,中國成為當時他們最佳的選擇之一。
1992年12月18日,葉利欽總統首次訪華期間,時任俄羅斯副總理紹辛與時任中國能源部部長黃毅誠簽訂了《中俄合作在中國建造兩臺100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政府間協議》。該協議的簽訂,標志著中俄雙方開始啟動核電領域合作,而協議規定的內容就是后來田灣核電站建設的內容。
據早期參與該項目的一些老同志回憶,田灣核電站最初的選址是遼寧省。然而經過綜合考慮,國務院最終確定中俄合作建設的第一座核電站定址江蘇連云港。因為有專家認為,核電應該放到資源相對缺乏、經濟發展比較快、電力能源需求旺盛的省份。
最終,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決定調整核電站廠址。經過相關省份的爭取和專家論證,國務院根據電力需求、廠址情況和電價的承受能力等情況選擇定址江蘇連云港。
當年12月,俄方專家基本認可了江蘇連云港核電廠址。至此,連云港成為中俄第一個核電項目的承建城市。
1997年年底,中俄雙方簽訂了合作建設核電站協議,位于江蘇連云港的田灣核電項目完成談判,正式塵埃落定。
“爺爺帶著孫子”管監造
據時任江蘇核電有限公司駐歐設備采購監造隊負責人姜百文回憶,因為田灣核電站是中俄合作的第一個核電項目,設計和設備的質量安全問題成為這個中外合作項目最大的事情。
1999年10月20日上午,連云區高公島鄉田灣核電站現場彩旗飄揚,歡聲笑語。當時我國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江蘇田灣核電站開工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隨著田灣核電站進入施工階段,設備制造質量和供貨運輸成為工程最重要的事情。
1999年,莫斯科,一支由最大年齡70多歲、最小年齡40多歲的老專家組成的中國核電技術團隊坐上了前往西伯利亞的火車。為了配合這些老專家工作,田灣還專門安排了一批大學生幫助他們進行現場實施監理,中核田灣人將這種工作隊稱為“爺爺帶著孫子干”工作隊。在田灣核電站一期工程建設中,這種工作法被廣泛地運用到多個地方。
在俄羅斯,監造隊主要的任務就是監造設備材料采購、鑄造和成品檢驗。為了保障工作,他們每天都要“嚴盯緊逼”地盯在現場,監造隊的老同志們不管白天黑夜、冬寒夏暑都隨時保持敬業勤謹的初始狀態。
當監造隊成員乘車來到千米之外的車間時,車間內一片熱鬧景象。俄羅斯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們正在揮舞著各種工具,安裝設備。披著“雪衣”的中國人在車間門口抖了抖身上的積雪,迅速地進入到車間監造點崗位,開始工作。俄羅斯的工人被這群冬日里依舊紅紅火火的老顧問們給征服了,直夸中國的專家敬業,值得他們學習。
在中俄雙方共同努力下,2007年5月17日20時17分,田灣核電站1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同年8月16日零時15分,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這標志著田灣核電站一期工程全面投入商業運行。當天晚上,包括中外專家在內的所有中核田灣人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艱難的二期工程談判
“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的談判非常艱難,一直到正式簽約前,我們才談妥最后的合同邊界。”江蘇核電有限公司工程合同一處處長張建新告訴筆者。
2010年3月,中俄雙方開始就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合同的責任邊界進行談判。3月的港城大地,春寒料峭。一個龐大的俄羅斯核電代表團來到田灣現場,就即將簽約的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3、4號機組工程合作進行談判。俄方提出,某些設備調試、設備伴隨服務等應該由中方承擔。田灣談判專家則表示,根據一期工程合同規定,這些設備的調試任務應該由俄方承擔。圍繞責任邊界,雙方“引經據典”,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2010年3月23日,中俄雙方完成了框架協議的草簽,9月完成了技術設計協議簽約,11月完成了總合同簽約。2012年4月,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期間,中俄兩國簽訂了《關于在中國合作建設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的議定書》。2012年12月27日,中俄繼續深化能源合作的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正式開工。目前,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正在穩步有序建設中。
中國技術賦予田灣“中國”名號
有人評價核電站建設土建安裝是基礎,調試則是為核電站正常安全運行加了一層特殊的“安全罩”。
2016年11月,隨著田灣核電站3號機組主回路設備安裝完成,田灣核電站3號機組調試工作登上工程建設的舞臺中央。同1、2號機組不同,3號機組核島設備雖然主要由俄羅斯設計和供貨,但是包括汽輪發電機組在內的常規島設備是由國內設計與供貨的。田灣二期工程中俄雙方的設計接口是否匹配、設備運行是否可靠,關鍵就是要通過調試進行全面驗證。
軍令如山,一支由田灣技術人員組成的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調試團隊快速集結。曾經在核電站運行和生產計劃部門工作多年的高順龍,帶領一幫年輕的技術人員開始了細如發絲的機組調試工作,并成功經受住了考驗。
核電站運行中,汽輪發電機是機組的重要設備,而汽輪機軸瓦清潔度的保證則是整個汽輪機正常運行的重要關節。一旦有顆粒物沾染到軸瓦上,極易造成軸瓦磨損甚至導致燒瓦事件的發生,從而影響整個核電站安全高效運行。通常情況下,電站調試過程中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系統油沖洗來保證軸瓦的清潔度。但核電站汽輪發電機組軸承軸瓦多,油系統管道長,系統沖洗難度大;而且由于調試工期緊張,無法實施長時間的油循環沖洗,一旦沖洗不到位,有雜質進入軸瓦,會對機組后續運行造成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田灣調試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性采用系統循環沖洗+高壓油槍定點清潔的方式,全面控制油箱、油管道、軸承油室等不易沖洗位置的沖洗清潔度。同時在油沖洗完成后再對每個軸瓦進行翻瓦檢查,最大限度保證整個沖洗效果及軸瓦的清潔度,以消除因清潔度導致的軸瓦安全運行隱患,實踐證明這樣的控制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調試過程中,由實踐創新并總結出來的“中國調試技術”非常多。“我們希望通過更加精密細致的調試,讓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更加安全地運行。”高順龍告訴筆者。
今年初,田灣核電站3號機組已經投入商運,4號機組有望于今年年底投入商運。與此同時,田灣核電站三期工程5、6號機組也在紅紅火火的建設中,該項目采用中核集團自主M310+改進機型(單機容量111.8萬千瓦),預計2021年底前投入商業運行。
旭日東升,黃海滔滔,美麗的田灣靜靜地矗立在黃海之濱,向世界介紹中國核電的輝煌成就,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講述連云港和中國核電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