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史衛平 通訊員 楊占廠 徐云剛) 聾啞殘疾人蔣某妻子遭遇車禍去世,檢察官及時為他家申請6萬元司法救助金,并協調殘聯免費為他配了3.2萬元的助聽器,還幫他找了新工作。連云港市檢察機關努力延伸司法救助觸角,關心被救助對象的后續生活,在住房、就業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低收入戶脫貧的做法,在日前召開的全國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助力脫貧攻堅戰推進會上推廣。
(全國檢察機關國家司法救助工作助力脫貧攻堅戰推進會)
蔣某家住灌云南崗,兩年前,他的妻子下夜班回家途中被肇事車輛撞死,留下身有殘疾的蔣某和兩個年幼的女兒。該案移送灌云縣檢察院審查起訴后,檢察官經實地走訪調查,發現蔣某家是村里的貧困戶,家境非常困難,遂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在去年春節前夕,將6萬元司法救助金送到蔣某家中,蔣某一家深受感動。
“一次性的資金救助,無法解決救助對象的深層次困難。”檢察機關又積極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幫助蔣某一家解決低保、減免相關費用,并幫助蔣某在縣城一家福利企業找到工作。在對蔣某一家回訪時了解到,由于聽力殘疾,蔣某只能從事裝訂紙箱等簡單工作,每月工資只有千余元。為盡早幫助其脫貧,灌云縣檢察院協調縣殘聯為蔣某免費配置了3.2萬元的助聽器,并幫他找了一份月工資2500元的工作。
(灌云檢察院司法救助助力精準扶貧做法在會上推廣)
根據此案中的“聯合救助”經驗,連云港市檢察機關努力探索促進司法救助與其他救助的有效銜接和綜合運用,與民政、人社、教育、共青團、殘聯等十個單位聯合會簽建立國家司法救助與其他救助銜接機制。對于因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傷、殘疾、無力承擔醫療救治費用等八類困難家庭,既要給予司法救助,也要提供減免醫療費用、提供紅十字會臨時救助金、解決低保待遇等多元幫扶,打造體現被害人不同特點的個性化、差異化、長期化救助體系,提升整體救助效果,更好地服務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其中灌云縣檢察院和縣扶貧辦出臺文件建立司法救助與扶貧攻堅銜接機制,先后為26名貧困戶建檔立卡。自去年至今,全市檢察機關一共救助155人,發放救助金135.9萬元。
連云港市檢察機關還拓寬司法救助申請渠道,構建“申請人主動申請+檢察機關主動救助”模式,盡快幫助救助申請人脫離困境,達到司法救助效果的最大化。加強與地方民政部門、財政部門、鄉鎮基層組織等機關和組織的聯系溝通,發揮相關單位在綜合協調、資格審核、救助金發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通多元合作“綠色通道”,使司法救助更富時效性。海州區檢察院還建立了對司法救助人“回頭看”制度,集中或不定期對司法救助人進行回訪,查看生活狀態,掌握心理動態,一人一檔,加強對司法救助金使用的指導,并請基層組織、鄰居對司法救助人進行多方位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