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戎飛 會楊
本報訊 秋去冬來,溫泉鎮西連灣種植大戶張學亮的溫室大棚里卻是春意盎然。一個棚子里西紅柿秧苗長勢正旺,有的已經掛上了小黃花,另一個棚子里青黑色的茄子秧上掛著不少果實。“現在茄子每天能采收2000多斤,西紅柿最快下個月中旬就能上市。冬季蔬菜價格好,一個大棚年收入8萬元不成問題!”張學亮一邊采摘茄子,一邊笑著說。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為幫助農民走上致富道路,溫泉鎮按照政府主導、科學規劃、聚集發展、成片開發的原則,以農業科技化、產業化、園區化為工作重點,整合分散的農業資源,圍繞發展蔬菜、瓜果種植等高效農業,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張學亮所在的溫泉現代農業產業園緊鄰310國道,規劃面積1萬畝,涉及東連灣、西連灣、坡林3個行政村,一期工程占地3000畝,建成日光溫室大棚568棟。園區內主要種植黃瓜、西葫蘆、茄子等無公害蔬菜瓜果,年產量1萬多噸,可帶動周邊近300戶農戶增收。
“1個大棚,20畝糧食。近年來,玉米、小麥等主糧價格下跌,廣大種植戶收入銳減。改種糧為種菜,不失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好方法。”該鎮相關負責人說。為此,該鎮把發展“大棚經濟”作為提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點來抓,讓大棚經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在種植項目上,該鎮引導群眾種植見效快、增收多、成熟期短的蔬菜種類,以三合村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為例,西葫蘆、茄子、冬黃瓜、西紅柿等為主的各類反季節蔬菜成為村民選擇的香饃饃。同時,該鎮農技人員還在村民中推廣絲瓜、香菜、生菜等套種模式,做到立體種植,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附加值。部分村民資金不足,該鎮金融部門專門推出現代農業發展貸款產品,加大設施農業的信貸扶持力度,并實行簡化信貸流程和手續,讓村民及早建好大棚、種上蔬菜、早日致富。同時,充分利用各類扶貧項目資金,為設施農業基地就地解決水、電、路等設施配套問題。
今年以來,該鎮新增高效種植業面積1684畝,其中設施栽培904畝,建設大棚基地10個,大棚基地總面積達到了600多畝,為農民增加純收入1000多萬元。“以前秋收結束,到了冬季咱農民就閑下來了,也沒有了收入。現在種上了大棚,鉆進棚子里就能苦錢,俺們一年四季就都有了收入。”張學亮笑著說,“現在一個茄子棚妥妥地可以收入10萬元,這要比只種糧食多收入十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