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 李保成 相慶永
日前,筆者在東海縣駝峰鄉前薔薇村看到,精心打造的圖文并茂、群眾喜聞樂見的農村“文化墻”,扮靚了和諧鄉村。
“文化墻”成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鄉村干部的廉潔宣傳陣地。它們用形象的圖畫,通俗的語言,身邊的事例生動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傳播先進文化,涵養文明鄉風。“文化墻”內容,既有文明禮儀、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有民風民俗、婚育新風、科普知識等,還有身邊孝敬父母、鄰里和諧的生動事例等,充分考慮農民群眾的喜愛方式和接受程度,采取圖畫、漫畫、卡通畫、書法、諺語、歌謠、順口溜等藝術形式,力求通俗易懂、簡潔明了。做到百姓“好看好懂,教人長學問”。不少村莊的“文化墻”,都成了村民勞作之余休閑娛樂的聚集地。
為了把“文化墻”繪得多彩多姿,該鄉突出三個主體,首先是突出農民主體,一些村民自編自繪的“文化墻”,更是受到當地群眾喜愛;二是突出村莊主體,因地制宜突顯地方風貌。在繪畫中,各村莊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建設“文化墻”,力求做到“一村一典型、一村一特色”展示當地的地方風情和村民精神風貌;三是突出文化主體,注重結合促進農村發展。把“文化墻”建設與創建省衛生鄉鎮、村莊整治、廉潔自律、一事一議、惠民政策、危房改造和清潔家園等美麗鄉村建設內容相結合,與推動本鄉發展相融合,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