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易敏 郎春嬌)日前,連島街道大路口社區遠教學習陣地全新亮相,升級電子屏、高清電視等設施一應俱全,同時增設學員積分、風采展示等板塊內容,軟硬件均顯著提升。據了解,近兩年來,連島街道黨工委在實現遠程教育行政村居全覆蓋的同時,突出漁民生產特點和海島特色,以突出的學教成果為漁村振興、高質發展增添動能。目前連島街道三村一居擁有五星遠教站點1個、遠教廣場2個。
街道立足漁民黨員、漁業生產需求,以學習促服務,以服務促生產,助力傳統漁村轉型升級謀發展。突出橫向擴容,搭建“紅色港灣”遠教聯盟。街道黨工委牽頭,聯系交通部東海救助基地黨總支、連云港航標處黨委、中外理黨委和中船燃黨委等共建單位,以“海”為媒,成立“紅色港灣”共建理事會。各成員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任理事,以“共筑組織基礎,共促隊伍建設,共解發展難題”為組織原則,不斷豐富學習內容、增強學習實效,建立黨員交流學習積分制度,定期合作主題學習活動,成員單位陣地、平臺、渠道全面共享,互相開放培訓資源和宣教陣地,逐步形成了互帶互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遠教新格局。
突出特色發揮,鋪就“青山藍海”轉型道路。緊密結合自身特色,在支部領航致富、書記聚力升級的基層實踐中用好遠教平臺,穩步推進“青山藍海”富民黨建項目。目前,西連島紫菜養殖“海上田園”、東連島太平洋牡蠣創業基地、沙灣“海上山”生態采摘園等特色遠教課程通過線上線下分類推送,受到漁民黨員歡迎,幫助推動“一村一品”新格局形成。
突出深度挖掘,打造“藍色空間”文化品牌。深入推進“漁”文化動能提升工程,圍繞“漁時、漁市、漁節、漁趣”做文章,繼續深入挖掘鄉土人才資源,打造優秀鄉土人才工作室,新建“漁”文化展示交流平臺,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提煉特色項目。邀請省、市媒體及專業攝制團隊進島拍攝海產品制作遠教宣傳片,樹立起連島本土文化的金字招牌,為凝心聚力建設“幸福藍漁村”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