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史衛平 通訊員 張花)11月22日上午,家住連云港連云區高公島街道柳河村的張澤傳,接到解放軍駐陜西華陰某部打來的電話,部隊準備對他的兒子張益振進行表彰。10多天前,該部士官張益振周末外出助學時,從冰冷的湖水中勇救一名落水外地女游客,不留名離去。直到被救者找到他的部隊,救人事跡才被官兵知曉。
(被救者河南游客陳女士一家來到張益振所屬部隊,送上錦旗致謝)
據悉,張益振在部隊被表彰為“學雷鋒先進個人”。所在部隊領導表示,他奮勇救人的行為,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生動寫照。
助學過程中勇救落水女游客
今年22歲的張益振,是一名入伍4年的老兵,現為駐陜西華陰某部下士。11月22日,他在電話里向記者回憶了發生于一個多星期前的事情。11月10日下午,他利用周末外出時間,和資助的兩名貧困學生及學生的老師在華陰城市公園聊天,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
“當時下著小雨,我們在公園內邊走邊聊,當走到離景觀湖30米左右的時候,突然聽到‘撲通’一聲,隨即從人工湖方向傳來有人喊‘救命’。”張益振回憶說,他拋下學生和老師,奔向呼救聲的方向。
湖邊站著一名女子滿臉驚慌地呼救,“我一看,湖中間有個人快要淹過頭頂了,我匆匆脫掉棉衣,扔給跑來的學生和老師,顧不得脫掉鞋襪和更多衣服,就跳進湖中。”張益振說,自己學過一些溺水自救知識,在冰冷湖水的刺激下,想著不能浪費時間和體力,要盡快將人救上岸。
“當時對方可能由于掉入水中,受到驚嚇,立刻死死拽住我,兩個人都開始往下沉。我只好從后面將落水者往前推,岸上的學生、老師等人一起幫忙,把落水者拉上岸。”隨后,張益振也在岸上人員的幫助下吃力地爬了上來,寒風吹過,身體不禁打了一個寒戰。
“要感謝,你就感謝人民解放軍吧!”
落水者是名中年婦女,所幸只是嗆了幾口湖水,渾身發顫,疲憊不堪,說不出一句話來。張益振顧不上沾水衣物帶來的冰冷,指揮周圍人幫助她躬下身子,用力拍打她的后背,將堵塞氣管的那股臟水拍出。被救婦女這才開口說了上岸后的第一句話:“小伙子,謝謝你!是你救了我的命。”
張益振說,當時自己不顧身體疲勞,一邊按摩被救婦女因冷水刺激而抽搐的小腿,一邊對她進行心理安慰。過了七八分鐘,被救婦女基本緩過了勁兒,張益振囑咐了幾句,讓她趕緊回去換上干衣服,防止生病,自己隨即準備轉身離開。“她一把拉住我,要留下聯系方式,說身體恢復后一定要登門感謝。”張益振婉言謝絕了她的要求,并對她說:“這些都是應該的,誰看到了都會去搭救。”
與張益振同行的老師深受感動,便告訴被救婦女:“要感謝,你就感謝人民解放軍吧!”
獲救者到部隊尋找救命恩人
“如果不是她找到我們部隊,我還不知道她的名字。”張益振告訴記者。后來才知道,救人那天,在他整理衣物準備離開時,被救者向老師打聽,知道了他姓張和所在的單位。
被救婦女姓陳,河南人,事發當天,她和家人游完華山,下午到華陰市城市公園轉轉,沒想到意外落水。11月11日中午,陳女士和家人帶著寫有“寒水救人不留名,感謝親人解放軍”字樣的錦旗,來到部隊尋找救命恩人,“我來找我的救命恩人,只打聽到是你們部隊的,希望你們能夠幫我找到他。”張益振勇救落水群眾的英勇事跡才被該部官兵所知曉。
(見到救命恩人,陳女士激動得流下淚水)
見到張益振后,陳女士緊緊握著他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謝,她的家人更是哽咽地說道:“真的非常感謝你,要是人沒了,回去后真不知道該怎么向家里交代。”張益振連忙說:“人沒事就好,這都是我們解放軍應該做的。”
“一聽到救命,當時腦子只想著救人,”張益振回憶起救人時情景。事后他才知道,湖水近兩米深,當天溫度只有兩三度,上岸后,自己凍得直打哆嗦。他表示,救人和資助學生都是小事,也不想要什么回報,就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別人。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生動寫照
“救人當天晚上,孩子就打電話告訴了家里。”張益振的父親張澤傳說。
張澤傳年輕時也曾是一名軍人,在部隊時是班長,立過三等功,獲得過原國防科工委頒發的“為國防科技獻青春”獎章。說起兒子的行為,張澤傳的語氣中透出自豪。“張益振所在部隊曾被表彰為‘學雷鋒先進單位’,他個人在今年3月,因平時熱心助人、工作突出,被表彰為‘學雷鋒先進個人’,并在7月被黨組織發展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張益振所在部隊政治處主任陳偉通過電話對記者表示,張益振奮勇跳水救人一事,看似突然,但絕非偶然,是部隊“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活動成效的鮮活體現,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生動寫照。救人事跡在部隊引起了強烈反響,官兵紛紛表示,要向身邊的榜樣學習,充分發揚革命軍人優良傳統,時刻牢記人民子弟愛人民、人民有難爭先上的優秀品格。
對軍人來說,勇敢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本能;如果非要選擇,那么,面對危險,奮勇向前,這就是軍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