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徐歡 薛胡)早晨在寬敞明亮的教學樓里開始一天的學習,課間在塑膠運動場做操、打球,渴了拿起杯子到直飲機前接水喝,中午不回家在學校享用營養豐富的配餐……這就是連云港海州區農村小學學生的一天。近年來,海州區精準發力,實施“鄉村教育振興工程”,加大農村地區教育投入和建設,不斷改善農村教育條件,推進城鄉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實現鄉村教育的華麗轉身。
(鄉村學校學生課間活動)
全面改善辦學條件是振興鄉村教育的先決條件。海州區重點加強鄉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將80%的校安工程安排在鄉村,累計投入7.5億元,新建、改擴建板浦實驗學校、崗埠幼兒園等32所鄉村中小學、幼兒園,打造家門口的優質教育。目前,海州區實現了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 “八個一樣”,全區90%學校辦學條件達省標準化要求。
(優美的校園環境)
走進東辛小學,一陣陣歡聲笑語從四年級(3)班的課堂上傳出,科學老師戴卉卉正在嫻熟地使用著多媒體。她用電子白板動畫向學生講述天氣的變化原因,在輕松的氛圍中讓學生掌握了知識,讓整堂課充滿了樂趣。
(鄉村小學課堂現代化教學)
海州區不斷強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設立農村教師工作站,讓農村教師享有與城區學校一樣的專業平臺。每年培養100名鄉村雛燕骨干教師,每年組織50名鄉村骨干教師赴高校研修,打造“海州鄉村名師”集群,成為推動鄉村教育蓬勃發展的中堅力量。
(鄉村教師教學技能提升培訓)
上午11時20分,午餐時間到了,錦屏小學彈性離校的孩子們紛紛跑向寬敞明亮的就餐室,找到位置坐下。“老師發的飯菜好香,每次我都吃得很飽。”學生王軍高興地說。
(彈性離校學生在教室吃午餐)
王軍口中的飯菜,是配餐公司配送的盒飯,當天是一葷兩素一湯的營養午餐。今年以來,海州區實施彈性離校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不回家的孩子提供中午配餐,學校還提供豐富的社團活動和學習輔導,解決了部分家長接送的難題,讓他們更能安心工作。目前,全區有近3000名鄉村孩子享受到彈性離校帶來的便利。
(農村中小學教職工之家)
農村教育相對薄弱,艱苦的條件會讓一些年輕教師心里打起退堂鼓。為了留住優秀教師,海州區在農村中心校、完小、教學點建設教職工之家,按照一室一廳一廚一衛設計,以滿足老師們的生活需求。“教師之家就在學校里面,幾分鐘就可以走到教室,給我們帶來很大方便,老師們的心情和教學質量都提高了。”浦南小學尹佳麗老師告訴筆者。海州區還實施鄉村教師崗位補貼制度,增強職業幸福感,讓鄉村教師扎根鄉村、安心從教。
辦學條件改善、師資力量加強、教師待遇提高、教育服務優化……這些都是海州區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工程”的縮影。“鄉村教育振興工程”促進鄉村學校條件的改善和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帶動了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校園環境好了,教學質量高了,農村孩子上學和城里的孩子區別也不大了,孩子也樂于學習了。”說起學校的變化,學生家長吳志華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