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黃威 通訊員 陳佳)2月25日早上不到6時,天還沒有大亮,郭建玉就騎著電動車出了家門,室外的溫度很低,她拉緊了衣領抵御寒風。她的目的地是6公里外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那里的菜、肉價格比其他市場要便宜不少。
郭建玉是善行天下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也是連云港海州區星化社區公益食堂的采買員,這6公里的路她已經風雨無阻地跑了四年多。25日這一天,是公益食堂春節后開張的日子,有近30位老人等著吃他們烹飪的午飯。
辦公益食堂 為老人解難題
海州區新海街道星化社區有老人1200多人,其中80歲以上的有100多人,這些老人中很多是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不少老人還腿腳不便,上樓下樓、買菜做飯對他們來說并非易事,如何吃上新鮮可口的飯菜成了不少老人面臨的難題。
“一開始是一家企業為老人配餐,我們負責送餐,但是這家企業沒有堅持下去。但是老人們有需求,我們就萌生了開設社區公益食堂的想法。”昨天,善行天下志愿者協會會長牟維信告訴記者。
2014年7月,在星化社區的支持下,公益食堂正式開業了。昨天上午9點多,記者走進公益食堂,只見200多平方米的房間內,整齊地擺放著一些桌椅,窗明幾凈,廚房里傳出了陣陣飯菜的香氣。“今天中午的菜譜是炸肉丸、土豆雞塊、香菇青菜,還有一個青菜雞蛋湯。”正在廚房忙碌的志愿者高云霞樂呵呵地說。
“我們堅持不盈利的原則,這樣的飯菜我們只收10塊錢的成本價,我們的菜都是當天買當天做,保證新鮮可口,很受大家的歡迎。”牟維信翻出了2018年公益食堂的臺賬,這一年里,一共有9830人次的就餐記錄。
▲志愿者在公益食堂包餃子
每個星期三,是公益食堂固定包餃子的日子,這一天來吃飯的人最多,來幫忙的志愿者也最多。“我們14個人,從早上7點半開始包餃子,一直要包到12點半,一份餃子28個只要12塊錢,剛剛夠食材的成本。”牟維信說,不少老人在這里吃完餃子還要帶一些回家,方便平時食用。只要老人需要,大家就多包一些。
星化社區公益食堂開張以來,解玉英、姚錫華老兩口就是忠實擁躉,年過八旬的他們幾乎每天都在這里就餐。“公益食堂就在我們樓下,飯菜新鮮可口,我們吃起來很方便,也很放心!”解玉英高興地說。
放心餐背后 是志愿者的付出
“再有5個月,公益食堂就堅持5年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能夠一路走到今天,多虧了這群可愛的志愿者!”牟維信感慨道。
2014年公益食堂創辦之初,只有兩位志愿者。隨著時光流逝,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這支隊伍成為志愿者。在星化社區的支持下,成立了善行天下志愿者協會,如今已經有志愿者40多人,其中有黨員17人。食堂也辦了營業執照,來這里幫忙的志愿者的健康證也懸掛在墻上,也經常接受有關部門的衛生檢查,一切都走上了正軌。
▲社區居民在公益食堂就餐
郭建玉、高云霞、萬月玲是公益食堂的骨干志愿者,她們堅持奉獻四年多,從來沒有拿過一分錢的報酬。郭建玉負責采買,為了省錢,她固定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購買食材;為了食材新鮮,她每次都是早上五六點鐘就出門,四年多風雨無阻。高云霞是公益食堂的“大廚”,燒得一手好菜,干起活來干凈利索。萬月玲負責擇菜洗菜、打掃衛生,每天總是把食堂打掃得窗明幾凈,菜也洗得干干凈凈,讓來這里吃飯的人們很放心。還有其他一些志愿者也經常來這里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住在星化社區的駱老爺子已經90多歲了,經常在公益食堂吃飯。去年夏天,他的老伴摔傷了,老兩口如何吃飯就成了一個大難題。牟維信得知情況后,和志愿者冒著酷暑堅持送餐上門一個多月,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問題。
善行天下志愿者協會黨支部副書記王家孝說,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志愿者將社區的老人當做親人一樣看待,上門送餐是常事,大家也都很認可。王家孝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食堂里瑣事很多,大家都是志愿者,沒有工資,能夠堅持這么久,真的不容易。”
只要有需求 就繼續辦下去
“我們堅持了四年多,口碑已經傳出去了。現在不僅是我們社區的老人來吃飯,還有不少其他社區的老人、附近的上班族、一些中小學生也都過來吃飯,我們一樣接待,也都按照10塊錢的統一標準收費。”牟維信說。
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是老人居家養老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曾幾何時,社區食堂遍地開花,但是很多都因為種種原因辦不下去了。星化社區的公益食堂為何能堅持四年多,并且進入了良性循環?
▲志愿者在燒菜
“其實也不是一帆風順,中間也因為種種原因開開停停,但是我們想了各種辦法,最終解決了困難。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街道、社區的大力支持和志愿者的無私奉獻。”牟維信說,公益食堂的用房是社區免費提供的,人力也是免費的,這等于省下了最重要的兩塊開支,為公益食堂的良性循環減了負。“我們一開始只有1000元的流動資金,隨著吃飯的人逐漸增多,增加到了2000元,現在基本上能保持收支平衡。”牟維信說。
雖然工作辛苦瑣碎,但是看著大家來到這里吃飯滿意而歸,志愿者都很開心。一位志愿者說,感覺公益食堂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在這里做事的是鄰里,來這里吃飯的也是鄰里,氣氛熱鬧和諧,一天不來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在公益食堂邊上,是海州區民政部門正在建設的社區配餐中央廚房。記者了解到,這種“中央廚房+中轉配送+社區就餐、送餐、助餐”的老年助餐服務體系,既可以降低助餐點經營者的成本,又可以讓他們的服務更加專業。牟維信說,中央廚房建好后,大家就可以歇一歇了,但是只要現在社會有需求,公益食堂就將辦下去。哪怕是以后不辦公益食堂了,這些志愿者也會在其他崗位上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