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趙芳 通訊員 胡菲菲)地下水資源是連云港市重要供水水源,是維系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5日,筆者從連云港水文分局獲悉,連云港市優化地下水監測站網布局,在全市范圍內共布設118眼地下水監測站,保護連云港地下水生態環境。
與地表水相比,地下水深藏地下,既看不到,也摸不著。地下水監測是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水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長期性工作。為全面監測連云港市地下水動態,截至目前,全市范圍內共布設118眼地下水監測站,其中包括45眼國家地下水監測站、34眼省級地下水監測站和39眼市級地下水監測站。
連云港水文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7年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全面實施以來,作為建立和完善連云港市地下水監測網絡的重要一環,45眼國家地下水監測站站網布局更加合理,監測方式由人工轉變為自動測報,監測井類型由生產生活用井全部改為專井專用,遙測巡檢、人工與自動監測數據比測工作定期開展,保證了信息采集、傳輸和處理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在地方地下水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用水量的不斷增加,連云港市部分地區地下水超量開采,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嚴重影響水資源的戰略儲備和應急保障供水能力。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水資源管理,連云港水文分局不斷強化地下水監測和分析工作。”該負責人說。
2018年7月18日,由連云港水文分局承擔的連云港市深層地下水監測井調整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共完成8處在測監測站調整、6處重點區域監測站遙測設備安裝、39處監測站基本水準點設置和水準測量、委托員培訓及監測器具購置等工作。至此,全市39眼深層地下水監測站中,連云區1眼、海州區1眼、贛榆區6眼、東海縣8眼、灌云縣9眼、灌南縣14眼。灌南、灌云兩縣深層地下水監測站以監測(II+III)混合承壓地下水為主,東海縣、贛榆區深層地下水監測站以監測基巖裂隙地下水為主。
“調整后的監測站網,增加了灌南、灌云兩縣(Ⅱ+Ⅲ)混合承壓水開發利用區和超采區的監測密度,優化深層地下水監測站網布局,提高重點區域地下水監測能力,不僅為全市深層地下水監測工作正常開展提供了堅實保障,而且為實現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連云港水文分局水資源科工作人員介紹。
2018年,連云港市地下水狀況總體平穩向好,地下水超采區水位呈顯著回升趨勢,遠好于43米紅線。在強化監測站網管理的基礎上,2018年,連云港水文分局共編制完成深層地下水月報12期、季報4期、年報1期,淺層地下水旬報15期、月報12期。地下水監測數據的統計分析,為連云港市地下水資源管理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落實提供了翔實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