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王文
在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的西藏阿里改則縣,有一位來自江蘇連云港的援藏干部,當地群眾說他是干實事的好縣長,學生和家長說他是真奉獻的好心人,縣里干部說他是能吃苦的好黨員。
他就是中國移動江蘇公司連云港分公司副總經理段玉平,現任西藏阿里地區行署副秘書長、改則縣委常委、副縣長。援藏近三年,他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扎根基層為群眾辦實事,全心全意為民分憂解難,受到當地干部群眾好評。三年改則行,一生援藏情。他對黨的赤膽忠誠、為群眾甘于奉獻的情懷,化成了援藏的涓涓細流,滋養著這片神圣的土地。
發展小產業,解決民生痛點
改則縣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每年冬季長達8個月,有記錄的最低溫度達到零下40多攝氏度,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只有內地的60%,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每年七級以上大風天氣超過200天,生存環境惡劣,是國家深度連片貧困縣。
2016年剛到改則時,高原反應折磨得段玉平吃不好、睡不好,有人勸他,可以申請回內地招商引資,把資金帶來就行了,不用在這兒受罪。但段玉平卻認為援藏是光榮任務,是黨員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利用有限時間多辦實事。
為了快速熟悉社情民意,身體稍稍適應的段玉平立即投入到下鄉進村入戶的調研中。有次走訪,他發現內地餐桌上常見的綠葉菜,在改則縣卻異常“金貴”。為此,段玉平在上級的支持下,投入援藏資金建成了9個蔬菜大棚。2018年冬天,白菜、香菜、菠菜、茼蒿等棚產蔬菜陸續端上了改則群眾的餐桌,而且因為節省了運費,縣里平均菜價下降了20%,解決了當地百姓吃菜難的問題。
期間,段玉平多次與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討論研究,確定了蔬菜大棚、糌粑加工廠、安居工程、冬季牧草購置等14個項目。“圓夢新居”社區建成后,199名貧困戶從海拔4800米以上的居住地遷到社區。在阿里地區首府獅泉河所在地,“康樂新居”投入使用后,上千牧民搬進了新居。
振興旅游經濟,推進產業扶貧
改則縣是純牧業縣,不產青稞、蔬菜等農作物,同時,由于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地下豐富的金、銅、鋰等礦產資源不能開發。改則縣產業經濟發展方向和出路在哪里?這是初到改則縣時段玉平天天思考的問題。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作為分管旅游的副縣長,段玉平將眼光瞄準了旅游產業。在段玉平的積極奔走下,改則縣旅游業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段玉平很快幫助組建了改則縣旅游公司,對改則縣旅游產業、產品進行市場化開發。通過合作洽談,從牧民手工作坊購買麻米鄉盛產的藏香,并按照市場化運作機制,注冊了新商標,制作了新包裝,提高了市場銷量,幫助群眾就業脫貧,一年銷售額達到10萬元。
段玉平還積極打造旅游銷售平臺,拓寬銷售渠道。2017年2月,由段玉平個人發起,在連云港市慈善總會成立了“連云港市慈善總會中國移動援藏慈善基金”,在改則縣建設“旅游產品商店”,將當地土特產、旅游產品“引商入柜”,游客到改則縣后,可在官方渠道買到貨真價實、價廉物美的產品。商店集中展銷當地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衫、圍巾以及麻米藏香等土特產品,月營業額最高時能達30多萬元。
大力發展教育,扶貧先扶智
作為改則縣副縣長,段玉平雖不分管教育,卻深知“扶智”對“扶貧”的重要意義。他積極籌措資源,資助幫扶多名貧困學生,改善改則中小學教學基礎條件,是當地教育界的“名人”。
段玉平上任初期,就走訪了全縣九所中小學校,發現3750名中小學生中30%以上來自貧困家庭,不少學生因貧困萌生了退學念頭,牧區有些適齡孩子也不愿意去上學。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他組織優先將孤兒、單親家庭、父母喪失勞動力等貧困學生登記造冊,聯系愛心企業、親朋好友,動員大家認領幫扶,共有140多名愛心人士,結對資助貧困學生超320余人次,捐款達43萬多元。同時,段玉平還聯系了江蘇移動南京分公司團委及連云港分公司團委等十多家單位,對口支援改則縣,為學生捐贈衣服、字典、運動器材、文具等物資用品。每次捐款捐物,段玉平都當面轉交給學生和家長,再拍照傳給捐款者說明善款去向。段玉平還利用江蘇愛心企業的捐款,在改則縣中學設立“杰瑞勵志獎學金”,以勉勵品學兼優的好學生。2018年11月10日,首批72名學生拿到了共計29700元的獎學金。
作為一名從湖南澧縣打拼出來的農家子弟,段玉平打心底里感激組織對他的培養。當中國移動號召黨員干部對口支援西藏時,他主動請纓,一邊安撫妻子和父母,一邊收拾行囊。援藏近三年,妻子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之間,一個人扛起生活中所有的困難。長期的高原工作生活,給段玉平留下了許多身體上的病痛:左心房左心室肥大、三尖瓣血液回流、視力嚴重下降……他把兒女情長和身體透支暫時擱在一邊,全身心撲在援藏事業上。
“作為從沿海發達省份來的援藏干部,段玉平放棄優越條件,扎根阿里,滿懷熱情踏實苦干,促進了當地發展,充分體現了一名黨員干部的責任與擔當。”阿里地委委員、組織部長何興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