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張寶玲 王馨穎)近日,連云港連云區一家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代理人王某因物業糾紛,來到連云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法官助理查看起訴材料后,建議當事人選擇連云區法院上線的“在線調解平臺”,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經同意后,法官助理指定平臺上調解員張慈宇負責調解。正在辦公室的調解員張慈宇收到連云區法院發出的短信后,登錄調解平臺查看案情,向雙方當事人發出調解碼。被告由于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調解員與雙方約定調解時間。在約定的時間,原告代理人來到法院調解室,被告則通過手機登錄“連云區法院在線調解平臺”,遠程接入調解現場。不在同一個城市的當事人通過調解平臺達成調解協議,并當場確認。通過在線調解平臺解決非訴訟糾紛是連云港連云區法院探索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的有益嘗試。
(“在線調解平臺”上線)
依托“無訟(村)社區”創建形成的線下調解網絡,連云區法院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聯合阿里巴巴集團共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了“在線調解平臺”,建立一個集網上立案、在線申請、遠程調解、資源共享、司法確認等為一體的線上調解平臺,調解網絡由“線下”延伸至“線上”。平臺自3月13日試運行以來,受理訴前調解案件218件,調解完結178件,其中調解成功案件140件,調解成功率78.65%,探索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取得明顯成效。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連云區法院努力踐行‘司法審判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探索司法助推社會綜合治理新模式,‘在線調解平臺’有效整合多元化解職能,拓寬糾紛解決渠道,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在訴訟前端,有效節約了司法資源,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質量更高、效率更快、成本最低的司法服務!”連云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安仲潤如是說。
(非訴糾紛在線調解員)
目前,平臺上像張慈宇這樣的調解員共有34名,他們中有全國優秀人民調解員,有被司法部授予的發展“楓橋經驗”先進個人,還有行政調解力量、行業協會調解員和青年律師志愿者。平臺將人民調解組織力量匯集到同一網絡,實現了法院與調解機構的深度結合,將連云區法院原有的3個人民調解室擴增到了34個。未來,調解平臺將整合越來越多的優秀調解資源,充分發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等優勢,在處理涉“一帶一路”糾紛、涉僑糾紛、涉訴信訪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努力打造管理規范、覆蓋全面、專業突出、使用便捷的社會化調解體系。
(非訴糾紛在線調解)
近年來,在連云港市中級人民法院和連云區委的指導支持下,連云區法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司法理念,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機制,深入推進矛盾糾紛的綜合治理和源頭化解。2018年,在全區開展“無訟村(社區)”創建工作,按照“一街道一庭室、一村(社區)一法官”原則,全院37名員額法官與轄區9個街道、46個村(社區)矛調組織聯絡對接。自黃窩村、南巷社區成立首批“法官工作室”以來,已實現了“法官工作室”司法管轄區村(社區)全覆蓋。一年來,該院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治理、調解優先”的原則,保持與基層常態化工作聯絡,積極開展法制講座、巡回開庭、個案調解、解紛指導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減少成訴案件數量,促進了基層社會治理和社會和諧穩定。2018年,民事一審案件收案同比下降29.06%,下降幅度居全省基層法院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