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莊婷婷 廖嵩
在風景如畫的古城海州,活躍著一支可敬可愛的娘子軍,她們整天與臟水臭氣打交道,32年來默默承擔著海州城區27條主次干道164.3公里下水道的清淘,擔負著10369座排水井、11座橋梁、5個涵洞和113萬平方米道路的日常養護。她們不忘初心,無怨無悔,用汗水浸潤古城的美麗。黨員樊繼茹就是這支隊伍的領頭人———連云港海州區市政工程養護管理二處女子清淘班班長。
初次清淘
整整一天沒吃下飯
樊繼茹今年45歲,筆者見到她時,她正在一個老小區里和隊員們撬一個沉重的窨井蓋。
“這樣的下水井城區有1萬多個,像這種老舊小區,缺乏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統,很多住戶會私自改裝下水管,導致這里污水和糞便混合到一起,清理起來十分困難。雖然有了清淤設備,但必要時我們還是會用手工舀,平均每天要舀四大車的淤泥。”面對著黑洞洞、陰森森、翻滾著臭水的下水道,樊繼茹和同事們戴著口罩和手套,一邊干活一邊對筆者說。
▲樊繼茹在疏通下水道
別看樊繼茹如今面對工作輕松自如,當年她剛工作時非常不適應,曾經一整天吃不下飯。
2003年6月,樊繼茹到清淘班工作。那時,她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掃掃下水道,容易得很。可是,當下水道蓋板被打開的那一刻,她不禁后退一步。淤泥、糞水和垃圾同時映入眼簾,還有一股惡臭直往鼻子里鉆。只見老工人們神態自若,一舀一舀地往外清運積淤,而樊繼茹和年輕的姑娘們誰也不愿靠近。“怎么辦,上前還是后退?”樊繼茹內心激烈地斗爭著,“我是黨員,還是帶頭吧。”樊繼茹鼓起勇氣拿起工具伸進下水道,卻被舀出來的淤泥熏得直作嘔。
那天一整天,樊繼茹都沒有吃飯,甚至回到家里后,她的孩子都因為她身上的味道,不愿與她親近。
風雨無阻
守護城市下水管線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樊繼茹對工作逐漸得心應手。對她來說,選擇了這份工作,還意味著時刻要和暴風雨作戰,與困難作戰。每到汛期,清淘班的隊員們必須24小時處于待崗狀態。“只要下雨,不論什么時候,哪怕就是在深夜,我也會起床去工作……”樊繼茹平靜地敘說著自己的工作。
幾年前的夏天,“麥莎”席卷連云港,海州古城汪洋一片,清淘班的隊員們立即頂著風雨緊急上路排水。“當時很多路面積水已經沒膝,特別是海州西門附近,由于排水不暢,污水順著雨水漫上街道,許多居民家中進水、亂成一團。我們奔走在街頭巷尾,拉開所有排水井蓋,幫助漫水的市民排水、搬東西。熱心居民給我們送來涼開水,我們都顧不上喝一口。”樊繼茹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在海州幸福路大轉盤,馬路上的積水過膝,樊繼茹的同事李長芝掀開轉盤邊的蓋板時,奔騰的水流立即形成巨大的漩渦向下水道沖去。當時路上行人很多,如果有人不注意而被吸入漩渦,非常危險。于是李長芝給行人當路標,一直堅持到積水退去。
“當時長芝姐的身影牢牢印在我的腦海里。大雨淋濕了她的衣服,狂風吹亂了她的長發,但她像一座雕塑,巋然不動,成為風雨中一個鮮活的路標。”樊繼茹說。
正是這場暴雨讓樊繼茹認清了自己身上的責任,也更加堅定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守。“一座城市,假如沒有下水道清淘工人,將會像腸道不通的病人,失去健康的風采,我們是這個城市不可或缺的一員。”思想觀念的轉變,使樊繼茹由當初的不習慣逐漸變得熱愛這份工作,“我為自己是女子清淘班的一員而感到自豪。我會堅持在這一崗位上,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不忘初心
臟我一人暢通一城
都說女人如花,芳香四溢,可樊繼茹為了城市的美麗,和同事們忍受著各種臟亂環境,每日流淌著汗水穿梭在海州古城的每一條大街小巷。
“用我一人臟,換來萬家凈。黨員的自豪感,帶給我們基層工作者最強有力的自信。那年暴雨過后,我們清淘班更加團結,工作更加賣力,更加熱愛這份工作,大家都不愿離開這個雖然平凡卻能給城市帶來正能量的崗位。”樊繼茹說。
在工作中,樊繼茹苦活、累活爭著做,勤學苦練清淘技能,熟練掌握了溝道結構和操作程序。經過不懈努力,她成了清淘工作的行家里手,精于解決各種溝道堵塞的疏通問題。
如今,作為海州女子清淘班的黨員、班長,樊繼茹在工作中勇挑重擔,為同事做好示范。平時,她注意團結、關心同志,有的姐妹身體較弱,她主動攬過重活;有的姐妹生病或有困難,她會上門探望,送去集體的溫暖。在班組中,樊繼茹堅持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每月召開兩次班務會,注重抓好思想建設,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清淘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海州女子清淘班先后獲得了全國巾幗文明崗、省五一文明示范崗、省精神文明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今年中宣部命名第五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各50個,江蘇省有兩家單位入選,其中就包括海州女子清淘班。
“榮譽只代表過去,奮斗才能成就未來。今后我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更踏實的作風、更頑強的意志,投入到工作中去,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清淘班的姐妹們,以實際行動為文明城市創建和‘三區兩城’建設貢獻力量。”樊繼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