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通訊員 王一平 王影) 到野趣采摘園嘗鮮,在開心農場垂釣,去火車餐廳享美食,在蓮藕池塘旁體會“荷塘月色”……盛夏時節,從連云港市海州區浦南鎮一路向西,沿著寬達24米的龍浦大道,穿過綠樹如蔭的十里長廊,僅十來分鐘車程,便到了全國首批最美生態宜居村———江浦村。登高望遠,200多棟農民別墅,三縱二橫的整潔街道,400多座連體蔬菜大棚,5個農業觀光區20多個景點,點線成串,恰似人在畫中游,好一幅田園秀美的蘇北新農村盛景。
近年來,海州區借力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依托秀美的田園風光、厚重的文化底蘊,大力實施農業+旅游“強村富民工程”,打造了鏡花緣小鎮、瓜果香小鎮、月光小鎮等集都市休閑、鄉村度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先后涌現了以江浦村為代表的一批農旅融合發展示范村。僅去年至今,海州區就新增休閑農業觀光點25家,鄉村度假園15家,省二星級鄉村旅游區6家。
“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幸福不會從天降,小康生活等不來。”說起村里發生的巨大變化,今年73歲的江浦村團結村民小組農民范吉嶺笑得合不攏嘴。“除了區里的政策好,還多虧我們有個好領頭人、江浦村黨委書記李羅華。”李羅華今年50多歲,雖只有高中文化,但會計出身的他極富創業“天賦”。2012年上任伊始,他團結帶領群眾搞脫貧,自己帶頭搞蔬菜大棚種植試驗,并對困難群眾每建一個蔬菜大棚獎補5000元。試驗成功后,他又投資20多萬元建起村里第一個企業,富硒米加工廠,把本村老少爺們種植的富硒水稻收購上來加工成優質大米,使30多戶鄉親每人每年增收4000元左右;接著他又牽頭引進陜西客商張建平來村搞起高效農業大開發,辦起集瑞園,流轉土地500多畝,并全部種植絲瓜、青椒、西紅柿等反季節蔬菜。
一花引來百花開。在示范作用下,江蘇兆綠公司、連云港菜根香蔬菜公司等10多家有實力的“農”字公司紛紛入駐。短短幾年時間,這個僅有900多戶人家不大的村子,共流轉土地8000多畝,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管理模式,為群眾免費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很快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中心、特色富硒稻麥種植、稀有花卉果木培植、特種水產禽畜養殖、特色蔬菜種植等一個中心和四大產業基地。目前,該村共有家庭農場、泥鰍養殖合作社、農家樂等各類大小涉農企業近50余家。2018年,該村集體年收入達170多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7萬元,戶均存款達到15萬元,該村先后有24個農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質量認證,其中綠色認證1個、無公害蔬菜認證23個。
集體有了錢,江浦村便集中資金大力發展農村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幾年時間不到,該村基本達到農村設施城鎮化、公共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截至目前,全村通電、通水、通網絡和道路硬化、綠化、亮化率均達100%,并先后建起省級標準幼兒園、衛生室、圖書室、村史館、文化廣場等,實現“十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