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梁洪勝)28年前,24歲的鹽城濱海人陳兆娣與丈夫因為瑣事鬧了別扭,年輕氣盛的她一怒之下帶著一歲的兒子來到連云港,打算在花果山輕生。由于人生地不熟,又委屈又絕望的她邊哭邊抱著孩子摸索著往前走,一路輾轉來到了花果山,正在她胡思亂想之際,遠處緩緩走來一位戴草帽的人。
陳兆娣怎么也沒想到,這個戴草帽的人不僅救了她和兒子,他和他的家人更給了她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一段溫暖動人的緣分由此展開,讓她念念不忘了28年之久。
(如今,52歲的陳兆娣生活幸福,已經有了孫子)
母子欲尋短見時前面來了個人
今年52歲的陳兆娣家住鹽城市濱海縣界碑鎮,28年前的那段遭遇她至今都歷歷在目。
“當時我家里很窮,又跟丈夫鬧了別扭,日子實在過不下去,我就抱著兒子,揣著幾十塊錢,坐車來到連云港,準備去花果山尋短見。”陳兆娣對連云港并不熟悉,她坐著車幾經輾轉最終來到了連云港市連云區,又一路打聽來到了花果山下,“我提著包裹,一邊走一邊看著懷里的孩子哭,心里除了絕望還是絕望。”
就在她渾渾噩噩之際,一位戴著草帽的老人走了過來,看上去有60多歲,他發現淚流滿面的陳兆娣神色有異,就上前問道:“姑娘,你怎么啦?”
陳兆娣哪里有心情搭理他,還繼續往前走,老人見狀緊趕了幾步一把拉住她,擋住了她的去路。
“姑娘,我叫吳慶蘭(音),是連云港灌南人,在新浦(現海州)辦事順便來花果山玩。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煩了?你可以說出來,千萬不要悶在心里啊。”仿佛是為了打消陳兆娣的顧慮,老人先自報家門,然后就一直安慰她,漸漸地,陳兆娣的情緒平復了很多。隨后,她將負氣離家出走的事簡短地告訴了吳慶蘭,而吳慶蘭聽完她的敘述立刻緊張起來。
(28年前,陳兆娣和兒子在花果山拍的合影)
28年后,陳兆娣對這位老人隨后的舉動記憶猶新:“他看出我想不開了,就對我說‘多想想你懷里的孩子吧’,然后就一直小心翼翼地跟著我,生怕我一時沖動做傻事。”
善良夫婦收留母子二人
“當時天色已晚,老人看我無處可去,又擔心我出事,就提議我去灌南和他們老夫妻倆暫住一段日子,等我想通了,再回鹽城的家或者再打算將來的事。”陳兆娣說,看著懷里剛會走路的孩子,她的心里一陣陣酸痛。在吳慶蘭的勸說下,陳兆娣最終坐車來到了吳慶蘭在灌南縣城的家。
吳慶蘭的老伴也是個熱心人,她了解了陳兆娣的情況后,立刻招呼她坐下,還讓她和四女兒小娟住在一起。老人還動容地對她說:“年輕人經歷的事少,但作為媽媽,你要對孩子負責!”這句話,深深烙在了陳兆娣的心上。
吳慶蘭的老伴告訴陳兆娣:“我們老夫妻倆有7個孩子,吳慶蘭做布匹生意,平時在外忙生計從不叫苦叫累,家務事和7個孩子都落在我一人身上。我們一家人吃了不少苦,經歷過很多艱難,但大家從來都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這么多年過去了,就沒遇到過不去的坎兒。”
當天晚上,吳慶蘭夫婦做了豐盛的晚飯,一家人熱情招待陳兆娣,勸她暫時在家里住著,平靜平靜心情。
“你別著急走,等你想通了,再回到鹽城的家里也不遲。”這家人對她說。
第二天,吳慶蘭又出去忙生意了,他的老伴則忙活著做飯、洗衣服、安排孩子上學,這齊心協力的一家人讓陳兆娣特別感動,也深受啟發:“他們家房子不大,人口多,不過小日子被夫婦倆安排得井井有條,妥妥當當,我看著他們過生活,真的又羨慕又感慨,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過日子,就該像他們這樣,身上有勁頭,心里有希望!”
老夫婦用好家風感動她
陳兆娣至今仍清楚地記得一個細節,吳慶蘭夫婦家賣布匹,桌子上總會放些現金,但這家人在家里出出進進卻從不回避她、防備她。
“我對他們一家來說就是個陌生人,可他們能這樣幫助我、信任我,讓我深受感動!這家人心地善良,家風純樸,非常難得。看著他們,我也下定決心要好好生活,所以第二天我就告別了他們,帶著孩子回了家。”陳兆娣說。
吳慶蘭一家沒用什么大道理勸說陳兆娣,而是用和睦的家庭和濃厚的親情打動了她,讓她打消了輕生的念頭。回家后,陳兆娣向丈夫講述了在連云港的這段經歷,吳慶蘭一家傳遞出的善良、正直、與人為善的好家風也成為陳兆娣和丈夫的寶貴精神財富。28年來,陳兆娣與丈夫一起努力打拼,日子越過越紅火,他們在蘇州買了房子,一雙兒女也相繼成家立業,兩口子談起吳慶蘭一家人就不住地感嘆:“真是一家好人呀!”
2019年7月15日,來到連云港的陳兆娣感慨地對記者說:“我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如果不是吳慶蘭夫婦,我現在都不知道在哪兒呢!也許真就做下了糊涂事。”
(28年前,吳慶蘭的女兒送給陳兆娣一張她家的全家福)
陳兆娣記得,當年她在花果山曾帶著孩子拍過一張照片,而離開吳慶蘭家之前,吳慶蘭的女兒也送給陳兆娣一張照片。28年間,陳兆娣幾度嘗試給吳慶蘭寫信表達謝意,但一直杳無音信。
“因為當時家庭條件不好,農村也沒有電話,我就一直沒去找他們。現在家里生活好了,我和丈夫經常想起吳慶蘭老夫婦倆,忘不了他們當年對我的幫助,非常想當面感謝他們!”陳兆娣對記者說。
如果你認識這家人 請聯系我們吧
現在,54歲的陳兆娣越來越想見到當年的恩人。她記得當年遇到吳慶蘭時,他大約在60歲上下,28年過去了,他現在應該年過八旬。因時間久遠,陳兆娣已記不清他的長相,只記得老人約有1.75米高,吳慶蘭夫婦家距離當時灌南的一個汽車站有幾里路,在老人家里可以看到一棟寫著“煤建公司”的建筑。
“我能記得的信息只有這么多。這么多年,我對吳慶蘭夫婦一直心懷感恩,他們做人的境界、良好的家風不僅感動了我,更傳遞給了我們一家,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非常想當面感謝他們一家!希望熱心的人們能幫助我實現這個心愿。”陳兆娣動情地說,“恩人,您在哪?我來找你們了。”
如果你認識吳慶蘭或者他的家人,可以撥打蒼梧晚報熱線電話(0518—85819110或15261316870)提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