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周瑩 通訊員 吳昊 梁鑫 實習生 田輝)昨日上午,伴隨著打樁船汽錘的轟鳴聲,長度超過50米的預應力大管樁沖破海面直入海中,牢牢矗立于海床之上,盛虹煉化一體化配套港儲項目碼頭工程正式開工。這標志著盛虹煉化首個配套項目正式啟動。連云港徐圩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徐圩新區積極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高標準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著力構建綠色、安全的大石化全產鏈,為全市實現高質發展貢獻力量。
(開工儀式現場)
今年以來,連云港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著力打造“一帶一路”有影響的區域發展中心、重點產業中心和綜合樞紐中心,徐圩新區正是全市臨港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此次開工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配套港儲項目碼頭工程建設地點位于連云港港徐圩港區六港池北側液體散貨泊位區,港口岸線長度1670米,總投資26.8億元。項目設計年吞吐能力1740萬噸。同時建設4個5萬噸級液體散貨泊位,水工結構按靠泊10萬噸級油船設計建設,設計年吞吐能力為930萬噸。
(打樁船在往海底打下首樁)
作為江蘇省首個30萬噸級原油泊位,該項目建成后將服務于后方的臨港產業區的盛虹煉化一體化等項目。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介紹,該碼頭建成后將為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提供原油和化工品輸送的綠色通道。因為該碼頭采用管廊式運輸方式,即原材料通過管廊直接運輸到罐區。企業需要原材料時,罐區也將通過管廊將材料運輸到生產設備中。這種運輸方式比傳統的車載式運輸更加低碳、環保和安全。
為了構建世界級的石化產業基地,徐圩新區不僅在基礎設施上下“巧”功夫,還積極引進循環理念,建設園區大循環系統。在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規劃展示館,筆者看到徐圩新區正在下的一盤“大棋”———盛虹煉化一體化產生的芳烴,供應中化生產尼龍66;生產PTA的虹港石化能為化纖產業供料;中化的“碳三產業鏈”給下游中化塑料提供原料;虹洋熱電聯產項目不僅滿足企業生產需求,還為整個新區提供熱能儲備;基地南北規劃建設的精細化工園區,所有原料都由園區上游企業提供……這樣彼此勾連的產業項目既構建了上下游彼此聯系的大石化產業鏈條,又保障了石化基地循環、環保運行。連云港石化產業園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泓濤介紹,企業間通過公共管廊實現互供互聯、交換共享,未來他們將把產業鏈做到碳九,最大程度將“一滴油”的價值吃干榨盡,不剩余料、不留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