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張晨晨 夏丹華
1993年農歷臘月二十一的早上,連云港灌南縣李集鎮六塘村的村民支蘭香去集市買東西,走到肖八線六塘到老圩段附近,聽到有孩子微弱的哭聲。走近一看,她發現破舊的包袱里裹著一個一個月大的女嬰,嬰兒身上穿著一件帶補丁的破棉襖,別的什么也沒有留下。
看到嬰兒凍得渾身發紫,支蘭香趕緊把嬰兒抱回了家。支蘭香和丈夫趙士明一合計,兩人決定收養這個棄嬰。這一養就是26年。26年來,他們對這個棄嬰悉心照料,以視如己出的大愛,溫暖著她,用真情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
“救一個孩子總比不救強,我們不能虧著良心”
1951年出生的支蘭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如今已經頭發花白。收養棄嬰那年,她大兒子趙成已經19歲,初中畢業已經在外打工,二兒子趙全也已15歲,正在上初中。對于這個只靠種地為生的普通農村家庭,收養這個棄嬰,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家庭不寬裕,但是支蘭香對這個孩子視若己出。“救一個孩子總比不救強,我們不能虧著良心。”支蘭香說。
因為孩子是棄嬰,到了十幾歲了還是個黑戶。支蘭香便騎著三輪車帶著孩子跑了無數趟灌南縣計生委、民政局、公安局、市公安局,最終給孩子上了一個獨立的戶口,民警幫忙取名趙云。
然而,隨著趙云一天天長大,支蘭香越來越發現她不對勁,到5歲還不會走路,后經民政部門認定,孩子為腦癱兒,智力一級殘障。
如此晴天霹靂,周圍的親戚朋友都勸支蘭香不要給自己找麻煩了。支蘭香說:“我就是要飯也要把孩子撫養長大,她就是我的親生女兒。”就這樣,在支蘭香的精心照顧下,趙云在6歲時也慢慢學會了走路。有時候趙云也會說幾句話,嘴里嘟囔著“媽媽”。
“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我就是把她當親生女兒看待”
因為趙云有殘疾,為了撫養她長大,支蘭香夫婦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每天早上,支蘭香幫她穿衣服。一日三餐,都要支蘭香喂她吃飯,家里其他人喂也不吃。家里的家常菜、米飯、粥趙云都不吃,必須要到超市買藕粉、奶粉、餅干給她吃,一頓也就吃兩小塊餅干。
此間,趙云還差點走丟。據支蘭香回憶,在趙云10歲那年,吃完午飯后,她去田里割草喂驢。趙云就一個人出門溜達,不知不覺走到了肖大橋往北的地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那天晚上下了很大的雨,支蘭香和趙士明找了一天一夜都沒有找到。“當時就怕孩子在哪里凍著餓著,哭了一夜。”支蘭香眼角有些濕潤。
后來,他們才得知,趙云在一戶人家的走廊下躲雨,那戶人家發現趙云后,拿家里孩子的衣服給她換了,還給她洗了熱水澡,送去了派出所。次日,鄰居家兒子在鎮里派出所開車,碰巧在那里看到趙云,他們這才把她接回了家。
從那天開始,支蘭香再也不放心把趙云單獨留在家里。“到現在回憶這件事,都很后怕,害怕再也找不回這孩子。”支蘭香緊緊牽著趙云的手,摩挲著道,“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我就是把她當親生女兒看待。”
經支蘭香多方奔走,直到2017年,灌南縣民政局終于給予趙云一定的撫養費。“我和老伴歲數都大了,辦下來低保、殘疾護理費,這樣也減輕了一些負擔。”支蘭香告訴筆者。
“如果哪天我們不在了,孩子該怎么辦”
如今27歲的趙云,身高才1.42米,體重不到30公斤。支蘭香每個月要買一兩箱牛奶給她喝,她水果也只吃香蕉。但她始終不知道餓,不知道上廁所,不知道疼,這樣給支蘭香帶來更多負擔。“我隔一段時間要叫趙云去上廁所,好在她聽懂話,知道去。有次我和人聊天把她在廁所的事給忘了,想起來去看,她的腿上已被蚊子咬得都是包。”支蘭香懊悔道。
采訪中,筆者了解到,支蘭香原本跟二兒子一起住,因為拆遷,大兒子在六塘村建了三層新房,二兒子去縣城買了房子。因為習慣了鄉下的生活,支蘭香便選擇跟大兒子一起住,二兒子給了15萬元建了三間小平房。兩個兒子都很支持支蘭香撫養趙云,能夠提供的物質條件他們也盡可能地提供。支蘭香說,現在她和老伴還做得動,不想給孩子增添負擔,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要孩子錢。
支蘭香告訴筆者,兩個人現在養老保險金加上趙云的低保費、護理費,一年也能有萬余元,再有3畝多地的收成,老伴現在又給人家看門每個月也有千余元收入,3個人夠用了。“我最擔心的是,再過幾年,我們年歲大了,做不動了,如果哪天不在了,趙云該怎么辦?”支蘭香說到這里,不停地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