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蘇省淮安市全面摸排統計各種植大戶亟待上市銷售的農產品品種和數量,建立應時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組織市內大型超市、蔬菜批發市場與當地種植大戶進行對接,積極開辟線上線下“帶貨”模式,鋪設農產品產銷“快速路”。
每年春節前后都是草莓采摘的旺季,不少市民會舉家出游,體驗鄉村采摘的樂趣。今年,受疫情影響,淮安市淮陰區淮高鎮顧莊村100多畝草莓大棚無人問津,不僅沒有游客前來采摘,上門拿貨的水果經銷商也變少了。“草莓從每年11月份到來年5月份產果,果實成熟了如果不采摘,就會影響下一批果實的生長,而且草莓不耐貯藏,采摘完成銷不出去,很快就會壞掉。”草莓種植戶崔勝軍進退兩難,十分焦急。
得知草莓滯銷的情況后,顧莊村黨總支書記顧同忠第一時間統計村內各個種植戶的滯銷情況,主動擔當起種植戶的“經紀人”,通過對接政府食堂采購、大型商超、電商平臺等方式,幫助種植戶解決燃眉之急。顧同忠說:“我們黨委政府主動去聯系平臺銷售,爭取把農戶的損失降到最低,確保不影響下半年的種植。”
據了解,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農產品銷售帶來的不利影響,淮安市商務局、農業農村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建立疫情防控期間應時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的通知》,全市各縣區均建立了產銷對接信息平臺,促進農超對接、農批對接。當地農業部門還牽頭開展“暖心蔬菜”公益行動,依托網絡進行銷售,實行專人專車投遞,并加強檢查力度、把牢質量安全。市民李先生前一天從電商平臺下單訂購,第二天就收到了新鮮蔬菜。首日上線的1500份蔬菜套餐在5分鐘內就被訂購一空,受到了市民的歡迎。
為保障市民“菜籃子”持續穩定,滿足市場保供需求,農戶們也積極行動起來。在淮安市清江浦區和平鎮王橋村,村民陸文蘭告訴記者,雖然受疫情影響,村民出行不便,但村里為農戶解決了銷售問題,下面生產也要跟得上。“市場上什么品種缺了,我們就種什么,現在田里空的地方,已經全部都種下去了。”王橋村黨總支書記喬海軍表示,疫情發生后,他們及時了解掌握農業生產大戶的農產品生產情況,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保證農產品賣得掉、銷得好。“對種植戶來說,我們為他們開辟綠色通道,就是鼓勵他們把后續的農產品繼續種植下去。”喬海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