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行各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都面臨著復工復產的壓力。與傳統制造業相比,泰州市有不少企業通過機器換人、打造智能工廠等方式,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對勞動力的依賴,目前正開足馬力沖刺“開門紅”。 走進常發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除了設備的運轉聲,這里的職工并不多。據了解,從2017年開始,這家企業每年投入千萬元,在鈑金車間、機加車間增添了71臺智能化設備,50多套機器人焊接裝備,基本實現了主要工序智能制造。 泰州常發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龍:“人工人均效率提高了300%,質量穩定性也比人工焊接有很大的提高,下一步,在2020年還要加大技改力度,爭取能夠在75%的崗位實現機器換人。”
目前正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但是常發農業裝備的交付訂單卻在持續增加,正是得益于智能制造發揮了作用。今年,企業銷售額有望比去年提升30%左右。 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環球傳動泰州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鏈條,2017年企業投入4000多萬元改造建設大規格特種鏈條示范車間,其中智能化多用爐生產線實現了自動上料、卸料、熱處理過程全自動化,解決了“卡脖子”生產難題。 環球傳動泰州有限公司制造部副總工程師曹平:“因為傳統的爐型對表面的硬化要求、均勻性、材料芯部的軟化特征,這些性能它很難達到,現在采用多用爐以后,這方面都可以達到。”
通過智能化多用爐進行熱處理,大規格鏈條的精度和強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如今,企業可年產大規格特種鏈條12萬米、大功率船用發動機傳動鏈380套,填補了國內船用鏈條產業的空白。 生產設備智能化是環球傳動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前端,經過延伸,如今企業大規格特種鏈條93%的智能制造設備已經聯網,實現了產銷協調,生產計劃統籌安排。 環球傳動泰州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汪浩:“從客戶接單到我們生產,到我們的供應鏈這套系統,全部把數據化打通,讓我們整個全廠所有信息化更加完善。” 智能制造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我市將實施322個企業智能化改造升級項目,力爭建成市級以上智能車間工廠3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