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這一年,村里變化真的大。我們村是鄉里唯一一個省定經濟薄弱村,現有一般貧困戶19戶,低保戶20戶。2018年底,村集體收入超過18萬元標準,村里一般貧困戶除2戶轉成低保戶,其余17戶全部脫貧。”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張灣鄉印屯村黨支部書記印學林,用一組簡短的數字證明了一年來村里脫貧工作所取得的實效。
精準施策 第一書記化身脫貧“領路人”
據了解,印屯村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也是張灣鄉唯一省定經濟薄弱村,全村由7個自然村組成,有農戶475戶。”十三五“期間該村有建檔立卡戶40戶136人,2019年底全部如期脫貧,印屯村在兩年時間就甩掉“貧困帽子”。
5月10日上午,在印屯村黨群服務中心,我們見到了58歲的黨支部書記印學林,他工作帶勁,精神抖擻。在他的帶領下,印屯村實現了人居環境長效管理,建成高效日光溫室大棚、印屯村光伏發電站、印屯健身廣場等5個扶貧項目,村莊環境美化,建檔立卡戶全脫貧,村集體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現在這里稻米飄香,人暖情長。
2017年,張灣鄉邀請東南大學傅兆君教授編制《印屯村產業發展規劃》,為印屯村如期脫貧和長遠發展提供精準的路線圖。同年,黨支部書記印學林通過縣級扶貧資金幫扶,新建電灌站、親親水站各1座,綠化村主干道、清理“五堆”,極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村集體收入也增加到8萬元。但離脫貧仍有一定距離,此時印學林憂心忡忡。
自2018年以來,隨著投入的不斷加大,印屯村發生了很大變化,沿途的路燈亮了,河道溝渠干凈了,村莊環境衛生好了,旱廁基本都改成水沖,臟亂差現象也徹底不見了。此時的印學林,目標更加具體、實際,他要讓印屯在最短時間內脫貧。
黨建引領 延伸產業充實村民錢袋子
印屯村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雙改雙提升”等工作,夯實黨群服務中心的戰斗堡壘作用,深化“一委三會”工作法,強化了村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服務,切實服務好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我們對黨群服務中心對面的廢棄河塘進行填埋,建設了村民健身休閑廣場。不但可供村民健身休閑,又可利用百姓大舞臺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整體素質。”弘揚文明新風,提高村民綜合素質,印屯村踐行為民辦民生實事。
村民精神富有了,還要讓村集體有收入。印屯村創新思路,謀劃先動,通過“借雞下蛋,借地生財”的模式,利用省集體增收項目扶持資金,投資近100萬元新建了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連棟薄膜溫室大棚1棟,出租給種養殖戶。“一年租金10萬元。”印學林說,“這不但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而且還能促進城市近郊旅游業的發展,可謂一舉兩得。”印屯村還利用縣級財政扶持資金新建了3棟溫室大棚,出租給農戶種植蔬菜,2019年又新建了光伏發電站,利用扶貧資金購買垃圾清掃車用于出租,村集體收入徹底告別18萬元脫貧標準線。
村集體脫貧了,貧困戶的口袋也要鼓起來。為了精準扶貧,印學林逐一對貧困戶進行走訪。在印學林的幫助下,印屯村的貧困戶通過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自己的小家,也實實在在地脫了貧。
資料圖
談起脫貧攻堅工作,該鄉黨委書記劉靜說,“下一步,我們會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好上級的扶貧政策,讓印屯村村民過上越來越甜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