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連云港市區西鹽河等城市河道提前實現水清岸綠,東海和灌南兩縣城市河道整治全部完工,灌云縣列入整治的城市河道已進入收官階段。據連云港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歷經各級各部門連續多年聯合整治,目前連云港市城市河道如期恢復水清岸綠的舊觀,成為市民日常休閑健身的上好去處,其中與相關河道聯通的灌南碩項湖和東海西雙湖還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新潮景點。
10月的海州東鹽河畔桂花飄香,家住杏壇花園的張女士每天清早都會來到附近河濱公園,與眾多老友一起健步走,有時還能聽到清清河水中龍舟訓練的號子。類似休閑健身場景,如今在每條城市河道兩岸都很常見。連云港河海相連,玉帶河、東、西鹽河及龍尾河等城市河道交錯縱橫,上述河道一度因多重影響出現黑臭污染跡象。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全省水污染防治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精神,對標全市“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主題主線,連云港及時制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實施方案,按照“一河一策一表”目標細化任務,市及各區住建、水利、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集中發力,在城市河道整治中邁出了最堅實的步伐。
2017年,連云港完成玉帶河、東鹽河、西鹽河、龍尾河和淮工水體5條黑臭水體整治;2018年,連云港完成大浦河、大浦副河、燒香河、排淡河、婦聯河、沙汪河和核電專家二村東側河道7條黑臭水體整治;2019年,連云港完成紅砂路北側河道整治。目前,市區建成區13條黑臭水體整治資料已全部上報國家監管平臺,除紅砂路北側河道和核電專家二村東側河道兩條黑臭水體正在進行整治效果評估外,其余11條黑臭水體均整治效果評估已全部完成并上報長制久清,市區建成區已全面消除黑臭水體。近年來,相關責任主體還在“河長制”基礎上,建立并形成了長效管理機制。連云港還創新成立“管長辦”,結合國家“三年提質增效”實施方案和海綿城市建設,完善排水管網,加速雨污分流,細化河岸綠化,確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效果得到鞏固,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長制久清。
此外,東海和灌南縣已完成城市建成區范圍內的黑臭水體整治,并于6月份按照省住建廳要求,以縣政府文件形式對排查、整治的結果以及“無黑臭”結論在當地媒體公示無異議,全面完成縣城城市建成區內黑臭水體整治任務,整治達標率達100%;灌云縣在2019年完成整治5條黑臭水體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全面排查后,確定東城區三里溝和伊西大溝為新增城市黑臭水體,并列入2020年整治計劃和高質發展考核目標之一。目前,東城區三里溝整治已基本完成,伊西大溝整治已完成85%,力爭11月底完成,確保年底前城市河道整治全部竣工。(記者 李耀華 通訊員 楊迅 朱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