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日,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城西鎮曲坊村的電商園,一片熱火朝天,一輛輛快遞車停滿了廣場,一排排快遞堆滿了走廊。村黨總支以合作社為平臺,立足資源特色和產業優勢,完善基層“堡壘”建設,強化黨建引領,黨群合力促進曲坊村集體經濟進一步提質升級,讓曲坊這個曾經沒有資源沒有產業的散亂村莊真正富裕了起來。2019年村集體收入達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萬元。
城西鎮曲坊村黨群服務中心
2013年秋天,贛榆區科協副科級干部李大淮回鄉當起了村黨支部書記。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他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積極對上爭取資金,大力實施舊村改造,成立經濟合作社,通過實行土地流轉集體經營,帶領村集體經濟擴大提升,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參與分紅。
豐綠合作社按照股份給股民分紅
通過“支部+合作社+電商”模式,打造鄉村特色品牌,拓展銷售渠道,帶動村民加盟致富,讓村民錢袋子真正鼓了起來。目前,曲坊村實現年產值220萬元,帶動全村200多名村民就業,人均收入超過23000元。
“在村兩委的努力下,90%的村民把土地交到村里,村里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了豐綠合作社,以特色產業推動富民增收。村集體與村干部分別占股30%,村民占股40%,合作社收入年底按照股份進行分紅。”李大淮說。
曲坊村村民釀制醬油
“農民致富快,全靠頭雁帶。”曲坊村在李大淮為首的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泥路變成了水泥路,瓦房變成了小洋樓,兩輪自行車換成了四輪小轎車。村里還建起生活污水處理廠、健身廣場和鄉村大舞臺,清新靚麗的村莊藍圖逐漸展現在群眾眼前。
合作社成立了,村里集體經濟也發展了,但如何把產業做大做強,如何進一步提高老百姓收入?曲坊村帶著問題向城西鎮黨委求助。
2017年,曲坊村在鎮黨委政府支持下,籌資100多萬元,建設110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完善“7+X”功能室,并配套建設村民活動廣場,實施“黨建+”引領工程。依托服務中心,打造了城西鎮首家電商孵化園、青年創業園,吸引周邊村莊10多種特色農產品進園展銷。為加強支部建設,村干部嚴格實行集中坐班,并為普通黨員設崗、定責、記分,每月按分、按崗進行評比,把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結合起來。借助每月的固定學習日、主題黨日活動,村里不定期邀請鎮內外領導、專家到村講黨課,開闊干部群眾視野。同時積極發展優秀的年輕人入黨,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近年來,陸續發展黨員3名,培養積極分子6名,后備干部3名。
曲坊村還利用“連農云商”等平臺,積極發展電子商務。2017年,種植的紅桃、水稻、黑豆等獲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18年,注冊“連云港先坊酒業有限公司”,通過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功研發出映霜紅桃白蘭地和果酒、白酒、果醋等產品。酒廠以紅桃采摘園為基地,可帶動周邊村發展水果種植產業,形成特色產業鏈,僅此一項,年利潤可達500余萬元。
曲坊村黨總支書記李大淮在合作社展示紅桃深加工品
酒廠解決了紅桃儲存、保質等難題,也提高了稻麥傳統農作物價值,同時釀造產生的酒渣等全部回田作為新型肥料,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曲坊村還發展“生態式”草雞養殖,打造“曲坊園”散養桃花雞品牌引進華粳5號、南粳2728稻種,有力提高了農作物品質。
“頭雁”不強,群眾白忙,找對了“領頭雁”,富民增收就成功了一半。曲坊村強化黨建引領,配強村干部,在“村社合一”的引領下,成功實現弱村變強,窮村變富,走出一條可推廣可復制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道路。村子先后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村。( 記者 莊婷婷 通訊員 薛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