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在江蘇省連云港市供電公司榮譽陳列室,一塊破舊的門板靜靜地擺放著,與普通門板不同的是,門板背面有一道道惹眼的粉筆畫痕,解說員聲情并茂地介紹這些畫痕背后的感人故事:十幾年間,一位聾啞老人用記錄在這扇門板上的407道畫痕,表達著對一位黨員電工樂助好施的感激之情。
2004年2月的一天,灌云縣南崗鄉(現南崗鎮)農電站電工袁立雨到趙莊村進行安全檢查時,突然被站在路邊的一位大媽攔住了。大媽一邊拉著袁立雨的衣角往身后的一間屋子走去,一邊“咿咿呀呀”地用手不停比劃。原來這是一位聾啞老人,因家里的電路出現了故障來向他求助的。
一向助人為樂的袁立雨二話沒說就隨老人來到她的家。那是一間低矮的平房,年久失修,陰暗潮濕。一進門,一股濃濃的霉味就撲面而來。袁立雨先扶老人在凌亂的家中坐下,然后拿著個小手電,借著微弱的光亮,順著那些錯綜復雜、老化嚴重的電線,一點一點查找起原因。最終,汗流浹背的袁立雨在屋頂拐角處找到了故障原因:一根電線的銅芯被老鼠咬斷了。
他把小手電塞在屋頂的縫隙里,小心翼翼地把斷開的電線重新接好。燈立刻亮了起來,老人頓時高興得像個孩子,沖著袁立雨又是拍手,又是豎大拇指。看著老人這么開心,袁立雨也感到十分欣慰。
事后,細心的袁立雨打聽了解到,老人叫錢玉蘭,老伴早年去世,兒子、兒媳常年在外打工,只剩她一人守著兩間又矮又破的老房子,過著清苦無依的生活。
第二天,袁立雨自費購買了電線、刀閘等材料,再次來到老人家為她更換線路,并安裝了保護器。此后,袁立雨無論是抄表收費,還是下鄉施工,都會繞道去錢玉蘭老人的家里看看,順手幫老人解決生活上的各種困難。為了方便和老人溝通,他還專門學習了手語。
2009年2月初,春節過后的一天,袁立雨在上班途中,又被老人攔下,這一次,她滿臉欣喜地“告訴”他:家里新增了洗衣機。他為老人高興的同時,也暗暗為老人家的線路、電源配置等“規劃”著,自掏腰包為老人更換保護器、刀閘,重新跑線、砌墻、裝修房頂……后來,老人家里又添置了冰箱、電餅鐺、電視機等家電,在他的精心維護和指導下,老人都能熟練使用,沒有發生任何故障。
鄉鄰們都說,錢玉蘭好福氣。老人雖然不識字,也不能說話,但她對袁立雨的幫助始終心存感激。袁立雨每幫完一次忙,她就會悄悄用粉筆在自家的門板后畫一個記號。有時是一條“杠杠”,有時是一個“圈圈”。10多年過去了,四百多條粉筆杠杠、圈圈已將門板畫滿,不得不將其延伸到旁邊的一面墻壁上。
407道畫痕,連起來就是一串愛的音符。比如,其中一個“圈圈”就代表著一個特別的故事。2015年秋天的一個傍晚,袁立雨在趙莊村搶修結束返程途中,習慣性繞道從錢玉蘭家門前經過,可老人屋里沒有一絲亮光。想到老人并沒有早睡的習慣,袁立雨輕輕推門進去,發現錢玉蘭虛弱地靠在床頭,神情很痛苦。認清是袁立雨,錢玉蘭用手指指頭。袁立雨用手試了一下她的額頭,好燙!他不由分說地背上錢玉蘭就奔向附近的衛生所。等錢玉蘭打完點滴,退了燒,已是次日凌晨一點多,袁立雨又將她送回家中安頓好,然后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自己的家。
2016年9月,錢玉蘭住的老房子被拆除,她的兒子為她新建了樓房。那塊見證真情的門板她舍不得丟棄,于是供電所工作人員將它拖回所里保管,放置在“黨員志愿服務隊工作室”,供員工學習,后來又被連云港市供電公司榮譽陳列室征集收藏。
2018年5月,袁立雨憑借助殘孝老的愛心事跡榮登“中國好人榜”,以他事跡創作的《407道畫痕》榮獲國資委首屆“中央企業品牌故事大賽”文學類總分第一名;他的先進事跡帶動灌云供電公司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袁立雨”,2019年6月,以他為核心成員的灌云供電公司開山島共產黨員服務隊集體榮登“中國好人榜”。(作者 夏興儉 劉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