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新春到來,氣溫回升。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山左口鄉左莊村花農魯東武的白菊大棚里,新栽的白菊在暖陽照耀下一派碧綠,充滿勃勃生機。“這是從廣東訂購空運過來的‘優香’白菊,預計今年清明上市,正好趕上白菊供求旺季。”魯東武說。立春前,他家三棟大棚種植適宜冬季生長的“神馬”白菊,全部銷售一空,每個大棚0.9畝純收入3萬多元。
因去年夏秋洪災嚴重,廣東等地的白菊生產基地因受災無花供應。物以稀為貴,白菊行情一路飆升,一把20支裝的白菊漲到20元,臨沂、新沂等商販紛紛上門現金訂購,市場供不應求,其價格創歷史新高。現全村擁有白菊大棚498棟,面積近1000畝,年菊花一項創收2000余萬元。
左莊村地處馬陵山脈的綿延地帶,屬丘陵崗地,村內土地貧瘠、丘壑縱橫,用當地的話說“地無三尺平,三天無雨地張嘴”。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極其艱苦,村級組織只能靠借高利貸維持運轉。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首批全省重點幫扶的1011個經濟薄弱村之一。
巧借外力“引花”
左莊村的起跳緣于有一個團結奮進、管理民主、想干事的村級領導班子。
無事生非,窮折騰,是過去村亂村窮的主要根源。要改變現狀,就要鼓起農民錢袋子,鼓起農民錢袋子就必須給群眾找條創收路子。村兩委班子從分析實情、找準根源、理清思路入手。通過深入調研,在省、市、縣扶貧工作隊和縣扶貧辦、鄉黨委的指導下,逐步形成了“積極發展生態高效外向農業,千方百計致富農民和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同步推進”的共識,高強度推進生態高效外向農業。
針對青壯年勞力外出勞務,留守老人孩子難以得到照顧,滋生許多社會家庭矛盾等實際,該村組織村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先后到崗埠農場、徐州等地參觀學習鮮切花生產給花農帶來的豐厚利潤。回來后,經過反復討論,決定在村里建一鮮切花生產基地。為使這一富民工程早見成效,與之結對幫扶的市教育局先后兩次撥付13萬元作為啟動資金。一是首批安排6萬元資金作為60戶低收入戶發展花卉大棚生產;二是撥付7萬元資金作為花卉基地基礎設施建設。該村把市場緊俏的鮮切花產業作為生態高效外向農業的主攻方向,全力加以推進。成立產業協會,推選能人為會長、花農戶主為會員,實行統一選種花卉良種、統一技術管理、統一組織貸款、統一銷售等一系列措施,讓花農穩中求勝。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60多名村民變股民,為產業規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長遠發展考慮,該村還狠抓產業配套,積極向上爭取扶貧資金,先后投資28萬元建成花卉儲藏恒溫庫一座,投資50萬元建成培訓基地一個,形成了集新品種引進推廣、花卉儲藏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園區。
為了確保花農穩產增收,該村從崗埠農場專門聘請了花卉專家負責基地花卉的生產指導和銷售工作,讓農戶吃上定心丸。
挖掘內力“育花”
在鮮切花基地建設推進中,面對每棚近3萬元的投入,有不少家庭因風險太大不敢冒險試水。對此,左莊村采取了村黨員干部帶頭示范等辦法,影響和帶動其他村民。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等每人建了2個大棚,分別種植了非洲菊和百合等市場前景十分看好的花卉品種,在技術人員的悉心指導下,鮮切花長勢喜人。干部先行一步,群眾學有榜樣。當年報名建棚種花的農戶就過50戶。
為了加快鮮切花生產基地建設進度,該村采取了前3年免收土地承包金,每戶建一棚補助5000元、幫助協調2萬元貸款等辦法,讓更多的村民“玩土”生財。
創新活力“開花”
“一畝園,十畝田”是過去人們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初步認識,如今一畝地的花卉收入相當于一百畝糧食的收入已成現實。村民看在眼里,熱在心上,一些外出打工多年的村民也紛紛返鄉加盟到花卉基地建設中。為了做大做強鮮切花基地,讓更多的村民走上種花致富之路,左莊村創新工作思路走出兩步棋。一是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繼續擴大生產基地建設規模。根據群眾意愿,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一次流轉土地1000畝,簽訂流轉合同280份,全村700戶人家中有289戶種鮮切花。二是搶抓示范村建設以獎代補這一契機,積極向上爭取引進建設資金500余萬元建成了花卉苗木生產基地與鮮切花基地連成一片,栽植紅葉楊、黑松等景觀苗木200畝,如今的左莊村四季如春,花香四季,如詩如畫。
齊心協力花更艷
沒有規劃引領的建設就是亂建設,不按規劃的工作是瞎工作。左莊村聘請鹽城市規劃市政設計院,編制了左莊村村莊建設規劃,對新村建設和舊村改造進行了科學布局,并根據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采取梯度建設的方法。既不同于整村搬遷,也不同于村中翻建,而是在村內空閑地劃定農民新區,凡是符合條件的農戶可按統一布局、統一圖紙,自行建造。這樣既避免了大折大建,又為今后發展留足了空間,通過3至5年的努力,逐步實現由老村向新村的過渡。如今新規劃的小區內已建成統一風格的樓房102棟。
在加快推進鮮切花產業和新村建設的同時,通過多方籌集資金,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家園。一是建設秸稈氣化站,現有350戶農戶用上清潔、衛生、環保的秸稈氣,從根源上解決農村草垛亂堆亂放及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等老大難問題。二是投入300余萬元全村所有巷道全部實現硬化。通村主干道鋪上泊油路。安裝路燈48盞、路旁植樹950株,村莊環境面貌大為改觀。(作者 桑懷華 曹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