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一共720斤,還是昨天的老價格,五塊二一斤。明天多留點給俺!”3月5日,當東方剛露出魚肚白時,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曲陽鄉尹官莊村香菇產業園里便熱鬧了起來,前來收購香菇的商販排成了一排。隨著一聲清脆“叮咚”聲響起,尹培春的手機立刻收到了商販掃碼轉過來的3744元。
尹官莊村香菇產業園
這樣的田頭交易從2020年10月份開始至今,一天也沒有停止。“已經賣了60多萬元了,預計到5月初可以暫停一段時間。”收完款后,尹培春又急忙走進保鮮庫,忙著對付另一名收購商的“訂單”。
在晨曦陽光的照耀下,一棟棟覆蓋白膜的大棚如同一朵朵流云。棚內一排排橫臥在架子上的香菇菌棒,長滿了一個個探出頭來的鮮菇。“要在菇沒完全長開的時候采摘,這樣品質既好,價格又優。”行走棚內,尹培春不時叮囑村民,“大家都抓點緊,采摘后還要給菌棒增加水份。”
東海是盛產水晶的地方,而曲陽鄉則是水晶主要的出土地。“水晶生長在巖石中,所以我們村大部分土地都有一些礦石。”采摘間隙,尹培春說。全村610戶人家有超過300家從事水晶加工,“晶光璀璨”的水晶無疑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成為全縣出了名的“水晶加工第一村”。
“我們都習慣把村里的土地稱為‘石蛋地’,產水晶多,但種莊稼收成卻少。”尹培春說,“由于土里石頭較多,保水性能差,村民們只能種小麥、玉米、花生等作物,一畝地一年也就能收成1000元左右。除去勞動力投入,掙不了多少錢。”由于特殊的土質,該村每畝土地承包價格不高于300元。
“這塊百余畝土地因為地勢偏高,石蛋較多,當初連承包的人都沒有。1996年,就被村民們私自占有,在此養羊、羊豬等。”該村黨總支書記汪兆豐上任不久便說,“那不行啊,這畢竟是村集體資產,不能流失到村民手里啊!”
2020年2月份,尹官莊村趁勢全縣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將原本被村民侵占的120畝土地收回到村集體。收來又怎么辦?價格高了又沒有人愿意承包,又不能荒著長草。一時間,村支兩委急著尋找破題的答案。
“搭架子種香菇,這個對土質沒有過高要求,而且效益還不錯,比種莊稼強幾十倍。”村民尹培春看著收回的土地遲遲沒有變化,便主動找到了汪兆豐。“但村里必須要建大棚,我入技術股,負責香菇生產過程中所有的技術環節,保證產出的香菇不愁銷售。”為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正確觀念,尹培春憑借自己從事十余年香菇種植經驗最終說服村干部。
村民在采摘香菇
有好的辦法,那就干。雙方約定好后,去年3月份,該村籌集220萬元在“石蛋地”上建起了20棟日光大棚,尹培春又成功將25萬個香菇菌棒移到大棚內生長。“一個菌棒可采摘四茬,一個周期最多一個半月,天熱的時候也可以采摘半個月,可產兩斤鮮香菇,成本價格也就在四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最少收益也得過100萬元。”
一個個菌棒在溫暖如春的大棚內盡情地生長,雇傭的20多名村民也破天荒地看到了“石蛋地”上長出了致富菇。“我們將按照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的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要求,將這一致富的好門路向更多的村民們推廣。”看著當初的投入不斷帶來收益時,汪兆豐又有了更長遠的想法。
“我們已與周邊的陸湖、曲陽等村成立了‘黨建+產業’聯盟,基地負責菌棒生產、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通過擴大全鄉香菇種植規模面積,已量大質優來滿足更高層次的客戶需求。”汪兆豐說,“同時我們也為本村村民免費提供香菇種植土地,加大香菇菌棒代加工,來助推村民致富、村集體增收。”目前,該基地已承接該鄉周邊村二十萬包香菇菌棒的制作,六戶村民已申請種植香菇。(記者 王文 作者 張開虎 石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