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4月10日,隨著最后一只成魚網箱出魚結束被銷號,連云港市開展的石梁河水庫無序網箱養殖整治工作成功告一段落。
石梁河水庫地處蘇魯兩省三縣區交界,是沂沭泗流域洪水東調的樞紐工程,更是連云港市工農業用水的重要水源。上世紀60年代投入運行之后,囿于民生所需、管控乏力等綜合因素,無序采砂、違章圈圩和過度網箱養殖,逐漸成為影響石梁河水庫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的“三大頑疾”。
始于上世紀80年代的網箱養殖,2000年以后爆發式增長,去年8月統計為驚人的104539只,同步則是肉食性魚類養殖量不斷攀升,與養殖以鳙魚、鰱魚為代表的濾食性魚類初衷嚴重背離。連云港市水政支隊支隊長范運濤介紹,在聚力打贏無序采砂、“兩違三亂”整治兩大攻堅戰之后,無序養殖網箱整治成為石梁河水庫“重生”的關鍵一役。
“整治以2020年11月25日下發的通告為標志,截止時間是今年4月10日。”石梁河鎮河長辦負責人孫超表示。“確定這樣的時間表,最大的考量是民生。”連云港市水利局局長徐希娟說,“這樣可以避開中秋和春節兩個節點,最大程度減少養殖戶的損失。”
實際上,無序養殖網箱整治的穩妥推進,正是得益于各方齊參與向民生傾斜的賣魚行動。孫超不無自豪地說:“俺們鎮和涉及到的贛榆區班莊鎮、沙河鎮,鎮里有‘賣魚書記’‘賣魚鎮長’,村村都有賣魚小組,最遠來買魚的是甘肅蘭州。10萬多只網箱總共出魚將近9000萬公斤,由于來的人多,價格沒降反升。”
根據《石梁河水庫管理和保護規劃》,以不超過水體管理面積10%為底線,市縣兩級規劃9450畝水面標準化水產養殖區,擬采取“國有企業與鄉鎮集體企業+養殖戶”合作模式,另外90%水面由市縣區國有企業實施高品質生態增殖,漁業利潤將惠及庫區周邊鎮村和群眾。
部分“洗腳上岸”的漁民轉產轉型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落戶在石梁河鎮工業集中區北區的鈺泰機械有限公司,去年5月投產,讓200多名漁民實現家門口就業。石梁河鎮石梁河村漁民趙士堂將20只網箱成魚售出后,流轉兩畝土地種植草莓。“去年10月定植,現在差不多賣光了,一畝地凈賺2萬多塊,比搞網箱還劃算些。”
更大層面上,去年3月以來,總投資6億元的石梁河水庫生態修復項目一期工程全面開工。“26米興利水位恢復正在推進,未來,石梁河庫區將是我們連云港市生態富民的重要一極。”徐希娟說。 (記者 許兵 李慧 李軍 通訊員 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