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從連云港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控制近岸海域污染排放,持續改善近岸海域水質和海洋生態環境,連云港印發《連云港市近岸海域污染物削減和水質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指出,連云港建立“清單式”入海污染物削減機制,因地制宜采取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工程建設等手段,不斷削減入海污染物總量。
促進綠色發展 優化沿海產業布局
近日,記者在灌河口采訪時,發現隨著連云港化工園區集中整治推進,灌河口水質不斷改善。目前,灌河口水體已經同周邊水體融合。根據《通知》未來,連云港將在目前一系列舉措下,進一步嚴格沿海產業轉移項目污染排放要求。沿海轉移產業要嚴格執行所屬行業達標排放要求,相關縣區(功能板塊)要積極支持產業轉移項目環保設施提檔升級。
連云港市生態環境局海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連云港將實施最嚴格的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新(改、擴)建直排海項目環評遵循“增一減一”原則,實現行業污染物等量替換或減量替代。并禁止在沿海陸域內新建不具備有效治理措施的化學紙漿造紙、化工、印染、制革、電鍍、釀造、煉油、岸邊沖灘拆船以及其他嚴重污染海洋環境的工業生產項目。
堅持精準治理 強化沿海區域水污染防治
目前,連云港近海環境主要面臨工業、生活、農村面源、船舶碼頭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為了將這些污染問題防治到位。 連云港將強化沿海地區工業污染防治。加快沿海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建設,推進“智慧水務”建設并要求所有化工企業必須在2021年年底前,在雨水、清下水排放口必須安裝在線監測系統和自動排放閥,雨水、清下水經監測達標后方可排放。
與此同時,連云港還將加快沿海地區生活污染防治,健全沿海地區城鄉污水收集管網,并大力推進沿海地區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提升農村污染治理能力,確保2023年年底前,實現污水處理設施行政村全覆蓋。連云港還將加強沿海地區農業污染治理,確保2023年年底前相關污染實現減量3%以上,并科學優化近岸海域海水養殖布局,嚴格控制區域水產養殖規模,切實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此外,連云港還將推進船舶港口碼頭污染防治,建立健全近岸海域及沿海地區通航河道港口碼頭污染物接收處理系統。并推進沿海地區“綠島”項目試點建設。
深化陸海統籌 推進入海河流系統治理
入海河流關系著近海環境問題,為此,連云港將開展入海河流綜合整治,努力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控源截污、河道生態修復、生態緩沖帶建設等措施,保障入海河流水質穩定達標。并推進入海排口排查與整治,并深入開展入海排污口水質水量監測工作,在排查和監測的基礎上,開展入海排污溯源分析,查清污水來源,2021年年底前,完成全市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工作。
打造美麗海灣 修復沿海區域生態系統
連云港還將持續推動美麗海灣建設,深入開展海岸帶綠化、生態廊道建設,實施水質污染治理、環境綜合整治、生態修復重建、生物資源養護和景觀提升等措施,推進美麗海灣綜合治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分級推進轄區內海洋、岸灘垃圾監管工作,打造清潔岸灘海面。并嚴格劃定生態緩沖區,打造一批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海灣景觀帶。此外,連云港還將加強濱海濕地修復與保護,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和岸線開發管控,統籌安排海洋空間利用活動。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并積極保護河口海灣生態系統。
此外,連云港還將防范環境風險,加強沿海區域能力建設,加強近岸海域環境風險防控,推進近岸海域水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嚴格直排污染源預警監控。(記者周瑩 通訊員 王從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