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淮揚鎮高鐵施工現場
5月初,記者在連鎮、徐鹽兩條高鐵的施工現場看到,一只只粗壯渾圓的橋墩從淮安東制梁場所在處向東西兩側綿延開去,而向西沿線的“路橋”已經成型,一眼望不到頭;在恩來干部學院周邊青云路、騰飛路建設現場,雨污水管道及灰土層施工正在進行,預計5月底工程竣工;在348省道淮安區段的建設工地,攪拌機轟鳴,鏟車來來往往,路基建設繁忙,工人們正在忙著施工……淮安區這些大手筆的交通建設“規劃”正在以日新月異的速度變為現實!
黨的十九大以來,淮安區境內高速公路、高等級公路、農村公路結構合理,鐵路、港口、航道建設齊頭并進,在全區構建起以高速公路為主軸,以國省干道為骨架,以區鄉公路和村級公路為脈絡的4級交通網絡體系,形成了“外通內暢”的交通大格局,為淮安區經濟社會好發展、快發展、大發展鋪起了一條快速騰飛的跑道。
連淮揚鎮高鐵施工現場
路網“升級”,助力經濟發展“提速”
“現在交通實在太方便了,不僅道路更加寬敞干凈,而且出行可選擇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來多,真可謂是條條大路通天下。”談及黨的十九大以來淮安區交通事業發展帶來的變化,建淮鄉村民楊建兵稱贊道。
黨的十九大以來,淮安區公路建設加快發展,新建和改造公路1000多公里,并如期完成了境內省道大中修工作,道路等級和通行能力大幅提高。428省道鹽徐高速馬甸互通連接線、翔宇大道四期、里運河東堤、一品梅路……近年內均先后“升級”,不僅使淮安區城鄉交通建設大幅提檔,而且對加快淮安區城市建設步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幾年是淮安區交通投入最多、速度最快、質量最高、變化最大、成效最顯的時期。今年,淮安區加快推進省道348淮安區段工程建設,力爭開工建設省道264和235,做好省道327宋保改線段建設和237省道示范路項目改造監管,實施縣道305和309等道路下穿高鐵段工程建設,新建設96公里農村公路和8座農路橋梁,改造大修101、209等4條縣道,完成淮安區創新路、新材料產業園北環路東延和騰飛路北延、古黃河上的李碼大橋和渡口連接線等項目建設任務。做好沂淮等鐵路建設工作,完成新長鐵路7個道口改造建設。”區交通局黨委書記、局長鐘鑫自豪地說,“通過路網加密升級,從城市到鄉村,淮安區的交通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淮安區農村公路
“為進一步改善路域環境,我們實施了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該工程總投資850萬元,總里程282公里,包括增設警示樁和百米樁、波形護欄、標志標牌,修繕破損的標志標牌、立面標記、橋梁護欄,更換里程碑,路肩培土,熱熔標線等。”區交通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工程進一步完善了淮安區農村公路的臨河、急彎、橋涵、學校等路段安全設施,提升了鄉村道路的安全通行能力,確保了群眾安全出行。
對外通達,對內幅射,激活了淮安區的開放血液。“我們把中通二期項目落戶淮安區,是因為這里不僅有良好的投資環境,而且還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中通快遞項目負責人介紹說,經過他們多番考察,發現在淮安區不僅有開明和諧的社會氛圍,還有適宜企業發展的交通環境。
淮安區農村公路
為進一步構建起交通發展快速通道,“十三五”期間,淮安區將重點實施干線公路連通工程。計劃總投資88億元,區配套約45億元,實施348、264省道等9個普通國省道干線公路項目,總里程213公里。物流園區聯運工程。頭溪河綜合物流園區核心區規劃面積11.6平方公里,包括頭溪河作業區、物流園區、臨港工業區三個功能區。計劃總投資23億元,重點實施二堡船閘改擴建、頭溪河疏港航道擴建、頭溪河作業區新建、物流園區建設、臨港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等5個項目。
如今,淮安區交通反映在地圖上,國道、省道公路縱橫交錯,高速路、一級路、二級路融匯貫通,條條大道猶如一張密實的蛛網,緊緊地罩在了淮安區大地上。全區現有公路總里程達230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1.4公里、一級公路90.2公里、二級公路240.5公里、三級公路120公里、四級公路1524公里。以京滬、宿淮、淮鹽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以234、235、237、328等省道為支撐,以縣鄉、村道為基礎的公路交通網絡已經形成。
“雙方合奏”,鐵路航道“齊頭并進”
“幾年前,高鐵對我們來說還只是個不可何時才能實現的夢;現在,高鐵就建在了自己家門口,夢想成真了!”日前,家住平橋鎮的秦晴激動地告訴記者。
據悉,“十三五”期間,淮安區將繼續實施高速鐵路樞紐工程。計劃總投資205.1億元,重點實施連淮揚鎮鐵路等5個項目,總里程131公里。2017年、2018年沂淮、寧淮鐵路將先后啟動建設,2019年底連淮揚鎮、徐宿淮鹽鐵路建成通車。
鐵路路網在建設,航道當然也不能落下。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安區統一規劃京杭大運河邊的上河作業港、頭溪河港區和規劃建設的淮河入海水道出海港,淮安港自率先在蘇北運河上實現內河集裝箱運輸業務以來,集裝箱吞吐量不斷增長,每年均位列江蘇省內河港口第一,已開通了包括華南、浙閩、長江線在內的幾十條國內外航線,初步形成了較為暢通的水路運輸網絡。隨著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實施,淮安將直接通江達海。
建華管樁、海螺水泥、國信產業園等一批知名企業之所以成功入駐,關鍵就是他們相中了淮安區的“黃金水道”。“要把‘黃金水道’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要不遺余力幫助企業提供港口碼頭條件。”為使港口裝卸向大型化、專業化、規模化和雜貨集裝箱化發展,淮安區先后規劃興建蘇北灌溉總渠范集作業區、淮安港淮安港區上河作業區、淮河入海水道(航道)季橋作業區等。
淮安區繁忙的水運航道
“對于水運企業來說,航道運輸成本低、貨運量大,是他們的優先之選。”為此,區交通運輸局加強港航管理,堅持航道巡查。僅今年上半年,該局就巡查航道里程約1940公里,航政糾正一起,處理違反航道相關法律法規案件一起,有效遏制了侵占航道、影響航道安全暢通的行為。開展航道清障掃床,完成了對轄區主要干線航道淮河航線、蘇北灌溉總渠49.8公里的清障掃床。
“船便于行,貨通天下。”淮安區貨運船舶1382艘68.5萬噸位,共完成水路貨運量5053萬噸、周轉量136.32億噸公里;完成港口吞吐量5087萬噸。
黃碼大橋全景
暢通“血管”,保障公眾便捷出行
“淮安覺得最近上班這段路變‘短’了。”近日,在城區某企業上班的小肖對記者說,“以前黃碼大橋沒改造的時候,淮安上班開車得20多分鐘,現在橋通了,淮安開車10分鐘左右的時間。”
小肖從“20分鐘”到“10分鐘”的感受,正是淮安區暢通交通“毛細血管”帶來的新氣象和新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淮安區綜合交通升級改造工程的實施,城鄉交通經歷了由“土”變“洋”的變化,升級改造所帶來的效果也逐步體現在人們生活的便捷與舒適中。
互通有道,銜接順暢。淮安區就建成專業客運企業2家,開通省、市際客運線路68條,擁有市際客運班車101輛。開通城鄉客運班線10條、鎮村公交線路12條,擁有城鄉客運班車170輛、鎮村公交車輛14輛、出租車191輛。建成1個一級汽車客運站,8個四級農村客運站。先后開通了10個鄉鎮的鎮村公交。農村公交線路10條,班車173輛城市公交線路14條,公交車157輛,城市萬人公交車輛擁有量達到9.1標臺,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為17%。
“以前沒有公交車,我們這些老年人一年到頭也難得進回城。現在通了公交車,政府給我們辦了老年卡,不用花錢,想啥時候進城都行。”談及城鄉交通一體化帶來的實惠,今年68歲的陳大媽贊不絕口。
如今,淮安區日益完善的“公、鐵、水”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不僅為群眾編織了更為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縮短了淮安區對外聯系距離,而且增強了淮安區與周邊地區的密切聯系,助推淮安區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
(于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