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這個暑假,有一群孩子,他們一邊學習一邊要扛起生活的重擔;一邊為剛收到錄取通知書喜悅,一邊要為學費憂心忡忡。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與江蘇省婦聯、江蘇省兒童基金會聯合推出2018“和你在一起助學圓夢”系列報道,和你一起傾聽逆境中的夢想之聲,讓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不再無助。
347分,超文科一本線10分,這是江蘇興化荻垛鎮女孩周凡今年的高考分數。分不算很高,但對于這個孩子來說,已經非常了不起。家境貧寒、母親離開、十歲時患上了無法根治的血液病……這所有的困苦都沒能打倒周凡。她一路咬牙堅持,為的就是給自己和家人撐起未來。
這個拿著手機軟件,背誦大學四級英語單詞的女孩,就是周凡。她說,自己現在每天背誦40個單詞,想提前背一點,打好基礎。幾平米的臥房,幾件老舊的家具,要不是墻上掛著的海報,很難想象,這是20歲女孩的房間。今年高考,周凡考了347分,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錄取。自從拿到通知書,她就開始背誦大學四級的英語單詞了。周凡相信"勤能補拙",對于她來說,347的分數得來不易:這是她帶病參加的第二次高考。
【成長在單親家庭 十歲患病休學兩年】
2008年,上小學五年級的周凡持續低燒。家人帶著她四處求醫,最終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功能有問題。這意味著,周凡一旦生病,身體各項指標就會下降。并且由于血小板減少,周凡身體不能有磕破,否則會血流不止。
父親打零工維持著高昂的治療費,爺爺奶奶也把家里能賣的糧食都換了錢。好在政府、學校和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兩年后,病情終于穩定下來,周凡重新回到課堂。12歲的她,比同齡的小伙伴成熟穩重許多,她已經明白了什么是困苦,也明白了這個病不能根治,將伴隨自己一生。
這天的晚飯,簡單的兩個菜,一個自家地里種的黃瓜,一盤肉。這還是因為周凡在家,奶奶早上特意去買的。剛過六十,奶奶卻已頭發花白,滿臉皺紋,她把家務都攬在手里。周圍人都說周凡有一位好奶奶,在奶奶的心里,這么做,更多的卻是為了彌補孫女的遺憾。三歲那年,因為家境貧寒,周凡的媽媽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
【高考失利去復讀 抗住重壓努力前進】
周凡喜歡讀書,她在這些語句里獲得安慰,汲取勇氣。特別是東野圭吾說的那句話:“放棄不難,但是堅持一定很酷。”然而,命運似乎還在和周凡開玩笑,2015年,爺爺查出了胃癌;2017年,爸爸又患上了糖尿病。也就是在這一年,已經高三的周凡,在高考前身體再次亮起紅燈。感冒發燒不斷,不停地掛水、打針、吃藥。她的第一次高考,以失敗告終。
當時,周凡的父親勸她不要復讀,上個大專就行。但是周凡說:“我還是要去復讀的,我覺得再有一年的話,還是有實力考上的。”再復讀一年,負擔可不輕。父親打工一年一萬五的收入要支撐全家開支,爺爺奶奶每月也只有幾百元的低保。但最終在周凡的堅持下,父親周網所還是點了頭。
20歲的周凡喜歡喝茶,一是因為喜歡茶的香味,而是因為買飲料花費太大。茶葉是爺爺十塊錢買來的,一大包夠喝上好幾個月。復讀這一年,周凡卯足了勁兒。壓力實在大了,周凡就偷偷抹會兒眼淚,然后拼命刷題來緩解。在淚水與堅持中,周凡第二次走上了高考考場。在她看來,勇敢并不是不害怕,而是雙腿顫抖仍然要往前走。
看似文靜的周凡,內心卻始終有那么一股子韌勁。面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周凡說,無論怎么困難,經濟上的、精神上的,她都還會努力堅持,樂觀面對。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楊雯、張健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