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將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長三角地區的兩個重要省份——江蘇和浙江,早在去年就啟動了跨省聯合河長制,共同守護水環境。11月22日,聯合河長制啟動后實施的第一個合作項目:江浙界河清溪河聯合清淤I標段工程順利通過驗收。
下午1點,清溪河聯合清淤I標段驗收儀式現場,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清淤后的清溪河進行了測量。蘇州子午測繪科技有限公司園區分公司負責人楊明表示,141個斷面都能夠滿足設計要求。蘇州市吳江區水利局副局長孫建忠表示,竣工驗收委員會一致同意,江浙界河清溪聯合清淤I標段吳江段通過驗收。
吳江盛澤和秀洲王江涇,兩地水系相通。清溪河就是跨省界河之一。它全長10465米,西起瀾溪塘、東至京杭大運河。此次清淤,將大幅改善當地水質。嘉興市王江涇鎮“四位一體”辦副主任、聯合河長孫琪介紹,原來是劣Ⅴ類水質,從劣Ⅴ類達到Ⅳ類水,甚至達到Ⅲ類水就有可能了。蘇州市吳江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宋雄英介紹,17年來從來沒有放棄過,一直在努力改善。
這樣的跨省聯合治水,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早些年,由于缺乏環保意識,交界河成了臭水溝,兩邊居民矛盾不斷。就在17年前的同一天,2001年11月22日凌晨,這條河上甚至上演了嘉興漁民沉船斷河事件,震驚全國。
斷河事件發生后,江浙兩地都開始反思,下決心治水。從加強排污檢測到倒逼企業轉型,清溪河水質污染問題逐步得到控制。兩地還逐步打通行政藩籬,在2017年建立跨省聯動機制。兩地河長聯合巡河,共護清流。
2018年9月,在聯合巡河現場,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西雁村、村級河長褚佳磊說,直接拍一張照片,小事情的話微信群里就解決掉了。
蘇州市吳江區河長辦主任、水利局局長曹月見介紹,通過聯合巡河,共同發現了問題、共同解決了一些問題。
由于常年沉積,清溪河淤泥的厚度近1.5米,嚴重影響了水質改善和防洪安全。但各自為政的局面,讓清淤工程一直無法實施。如今,合作新機制讓幾十年未清淤的清溪河,終于迎來聯合清淤。
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興橋村村民陳永根介紹,水也清爽了,環境也好了,兩邊老百姓也客客氣氣的。
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四位一體”辦副主任、聯合河長孫琪介紹,河是動態的,水是源源不斷在流動的,在他看來,這個真的是不能分彼此的。
蘇州市吳江區河長辦主任、水利局局長曹月見表示,總書記說“合則共贏”,相互之間的溝通有利于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應。
在江南大地千年流淌的清溪河,17年間,由“斷”到通,由污到清,折射出江浙兩地在十八大以后發展理念的巨大轉變。堅持綠色發展、協同發展、共享發展,也是未來長三角一體化的應有之義。
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認為,當一體化打破了地域、行政的界限以后,有利于不同類資源的對接和共享。
江蘇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呂美曄認為,改變傳統各自為政的生態治理方式,在長三角一體化這個高質量發展當中,能夠形成一個合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兩岸同心,合力治河。人心通了,行政藩籬化解了,水才能清。江南水鄉、長三角的未來也才會更加美好!【時政專稿 文/蘇州臺、吳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