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李耀華 通訊員 楊迅 陳杰) 隨著贛榆火車站的投用,其站前廣場建設項目也基本完工,標志這個目前連云港市最大的海綿城市項目建設即將進入驗收階段。來自連云港市城鄉建設部門的消息顯示,通過科學規劃與緊張建設,除贛榆火車站站前廣場項目外,去年連云港市另有創智綠園、玉帶河清淤整治、玉帶河路、張圩湖開挖、景山秀水、云湖原水管線等7個項目海綿城市項目完工。到2020年,連云港市海綿城市試點區建設項目將增至42個,計劃建成海綿城市面積60平方公里,總投資達8.6億元。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即下雨時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釋放蓄存水并加以利用。連云港市高度重視海綿城市建設,早在2016年就成立了全市海綿城市領導小組,并先期在郁洲公園等綠化建設中試行海綿城市建設理念。2016年,連云港市開發區創智綠園和贛榆區火車站廣場均被列為省級示范項目。郁洲公園改造項目于當年年底竣工,通過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改造,該園解決了部分綠地及園路積水、地下排水管網暢通等問題,并實現園內雨水完全收集的效果,從而提升了公園的管理和服務功能。
贛榆火車站站前廣場占地137公頃,該項目充分體現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主要是通過“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等多項海綿城市工程,營造一個健康、綠色、生態的廣場環境,該項目建設對全市海綿城市項目建設具有極好的示范作用。玉帶河清淤整治、景山秀水、玉帶河路項目建設,則是作為省級試點的玉帶河片區海綿城市項目的“前戰”;張圩湖開挖、云湖原水管線項目,則為徐圩新區核心區海綿城市建設作好充分準備。此前建成的創智綠園和新絲路公園項目同樣詮釋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其在雨水回收利用等方面已收到較好的社會效果,其園內畫廊設置的相應圖文資料還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連云港市城鄉建設局局長孫志偉介紹,到2020年,連云港市計劃建成海綿城市面積60平方公里,占規劃建成區面積的24%。海綿城市試點區42個項目中,目前31個項目已經完成方案設計,23個項目已經完成施工圖設計。瀛洲公園世紀鳳凰城、江蘇大道綠化、張圩港河北岸綠化等項目已開工建設。未來連云港市將形成一套完整的海綿城市建設管理體系,將以徐圩新區核心區和玉帶河片區作為新老城區典范,樹立按排水管控分區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科學模式。還將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研究,開展鹽堿地海綿城市建設適生植物研究、高地下水位地區雨水花園和雨水試點的建設方法研究等系列專題研究,促進全市海綿城市建設水平有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