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春季公益 “別樣紅”,文明溫暖都“配齊”,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不斷推進,“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正成為江蘇揚中這個島城騰起的一股新風尚。
新增40余個志愿“種子”
公益開啟“1+1”新模式
揚中麥田結對文化新村社區、彩虹義工服務社牽手廣寧社區、知心姐姐法律服務社走進新揚社區……當愛心傳遞到新時代,隨著文明實踐工作的不斷推進,該市志愿服務也開啟了“公益新模式”。
江洲路社區的82名孤寡老人收到了屬于自己的收音機,綠島傳統文化服務社將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農業農村局的“農益家園”將技術培訓、種養殖技術送到村民“家門口”……今年以來,群眾的春天在“結對共建”的志愿服務下更添一份“暖意”。
“結對共建,是為了更好地釋放‘1+1>2’的公益效應,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更好地惠及群眾。”揚中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嚴峰表示。
在“公益組織+”的助力下,不斷調動起新鄉賢、黨員義工、身邊好人、“草根民星”的積極性,通過“蜂窩”式輻射,打破壁壘,逐漸實現志愿服務全員化。截至目前,牽手公益、春暉婦兒中心等12家公益組織分別與江洲路社區、揚中婦聯等基層村(社區)、單位實現了結對共建,帶動新增志愿服務隊40余個,一顆顆“公益種子”在新文明實踐中心的田野上不斷發芽。
烹制109道“服務大餐”
實現“點單-買單”的良好循環
“我的國 我的家”百姓故事講述、“萌芽呵護”青少年模擬法庭、科技惠民扶貧、送民間文藝……今年,在充分挖掘基層群眾需求的基礎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牽頭組織七彩平臺,制訂了一張包含109項服務項目的需求“菜單”。
不同于兩屆公益文化節上“政府搭臺,公益唱戲”的模式,在擬定的一攬子項目清單上,各級各部門、各志愿服務團隊各自買單,形成“點單-制單-買單”的良好循環。
變政府“派單”向群眾“點單”,把“大主題”變為“小切口”。隨著公益項目的輪番啟動,揚中新時代文明實踐將更加聚焦基層群眾所想所盼,精準把握群眾現實需求,在“恒、實、特、考”四個方面再下功夫,進一步提升該市志愿服務工作的專業化、常態化,真正實現文明實踐活動“到村、入戶、見人、走心”。
推進1個實踐中心建設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這一載體,揚中市公益文化蔚然成風。截至目前,已有6個鎮街區、45個村(社區)掛牌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實踐點,160余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開展紅色理論宣講、金色教育服務、紫色文衛惠民、橙色暖心幫扶等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300余場,宣傳、教育、服務群眾累計突破3萬人次,讓“10分鐘志愿服務圈”輻射城鄉居民。
眼下,位于奧體中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中心建成后,將更好地統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凝聚起公益力量,對接群眾需求,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嚴峰表示。(徐心俊 小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