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丁慧敏通訊員 李秀東)破舊拆遷安置房變“最具幸福感整治小區”,家門口的桃花澗取代記憶里的黑臭河,無人問津的荒山成為南京首座山體公園……記憶里的“農村”、“郊區”——堯化,搖身一變,正向著打造省級宜居示范街區方向邁進。據記者了解,姚坊門省級宜居示范街區將于2019年年底完成核心區建設,2020年年底全面完成宜居示范街區建設。
由點及面打造“堯化”特色
宜居街區的打造離不開宜居住區這些“點”的建設,對照江蘇省住建廳宜居項目建設內容和標準,南京市棲霞區通過實施管線下地,增設電梯,建設居家養老中心、改建室外活動廣場,配置充電樁,建設紅色陣地,將金堯山莊打造為全省首家適老化改造內容齊全的小區。在省電建宿舍樓道墻壁上安裝折疊式休息椅,在堯順佳園設立“時間銀行”,在祥和雅苑設有醫護型居家護理中心,在五福家園創建“學子論壇”……2018年成功將金堯山莊、金堯花園、金堯新村、祥和雅苑打造為省宜居住區。
棲霞區將從適合打造宜居街區的“點”出發,結合江蘇省住建廳提出的住區改造提升、整治街區環境、完善設施配套、公建節能改造、規范各類秩序、提升公共管理六項檢驗標準,從城市綜合公園、濱水公共空間、道路景觀綠道、住區內公共空間四方面入手,打造以點帶線,以線代面、輻射周邊、富有活力的綠色公共空間體系,全面、系統建設姚坊門省級宜居示范街區。
點面的結合,怎樣彰顯創建宜居街區時的“棲霞特色” ?對此,棲霞區住建局黨委副書記余衛表示:“我們既要‘走出去、引進來’,借鑒學習其他地區的有點,又要結合自身的的實際,打造屬于我們的‘棲霞特色’、‘堯化特色’。”根據姚坊門十八座外郭城門之一的歷史元素,融入姚坊門的鄰里文化,提取元素云紋樣與傳統窗格紋樣加入“門”的標識系統;將封閉的幾十米荒山打造成南京首座山體公園——“新城公園”;實時更新的垃圾分類監測系統、寓教于樂的垃圾分類實踐課、建在校園里的“自然之聲”環保館……棲霞區聚焦垃圾分類,連續六年在城市治理考評排名全市城區組第一……棲霞區正不斷挖掘自身特色,打造別具“堯化特色”的棲霞名片。
提升功能營造居民幸福感
“所謂‘宜居’,‘宜’即方便、便捷、快速;“居”即居住環境,不僅是身邊環境,外圍環境同樣重要。”余衛對宜居街區做詳細解讀,并指出未來打造宜居街區的發展方向。
LED燈取代“鬼火”似的路燈,給出行帶來安全感;規范合理的停車位取代雜亂無章的車輛停靠,小區功能更完善;小區環境的綜合整治,垃圾分類,住區養老,公園、綠地建設,道路、河道改造,雨污分流……居住環境日漸優美。棲霞區將全面提升街區功能性,改造提升街邊街角的一些活力較低的小微空間,根據功能定位,設置滿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小微綠地,提升街區公共空間活力。同時棲霞區將注重居民生活習慣、生活理念的提升,物質、精神兩方面抓,讓居民獲取更多的幸福感。
“由破舊拆遷安置房向省級宜居示范街區發展,姚坊門宜居街區的打造將更具代表性、推廣性和借鑒意義。”棲霞區住建局對姚坊門宜居街區的打造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