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陽春三月,位于連云港開發區的中華藥港核心區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期85萬平方米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成、二期27萬平方米高端化學藥物制劑產業園主體全部封頂、三期38萬平方米商務生活配套區即將全面開工。國家級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三區疊加”效應在這里持續釋放,一座“港城特色、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千億級中華藥港正在加速崛起。
中華藥港現實模樣愈加清晰
醫藥產業是連云港的主導產業。早在2018年9月,著眼新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連云港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中華藥港”的設想,隨后確立“港城特色、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標定位。緊接著,連云港開發區啟動總投資90億元的中華藥港核心區建設,致力于做好醫藥產業發展的“空間服務商”。
中華藥港總體規劃“一區兩園”。“一區”即核心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150萬平方米,主要布局商務展示、科創研發、智能生產、生活配套等功能。“兩園”即東西兩園,規劃總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西園”重點布局生物藥、化學藥、原料藥、醫療器械、特醫食品、藥用輔料和制藥裝備產業;“東園”重點發展化學藥(制劑)、現代中藥、醫用包裝材料產業。
“一年展形象、兩年出成效、三年樹品牌、四年翻一番、五年超千億”,圍繞這個目標,中華藥港以規劃為引領,推進快速有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二期高端化學藥物制劑產業園,今年底前具備項目進場裝修條件;三期商務生活配套區,即將全面開工建設,其中,中央廚房將于今年6月前率先建成投用,2022年三期全部建成投用。”中華藥港指揮部負責人介紹說,2021年,中華藥港將持續加大建設推進力度,重抓醫藥倉儲物流、打造專業服務團隊等10大重點工作,中華藥港現實模樣愈加清晰。
“參天大樹”引領“綠樹成蔭”
恒瑞醫藥、豪森藥業、正大天晴和康緣藥業,區內“四大藥企”赫赫有名,但如何讓這些“參天大樹”引領整個醫藥產業“綠樹成蔭”?隨著中華藥港的建設和推進,答案正浮出水面。
中華藥港邊建設、邊招商,并出臺《中華藥港高質量發展意見》,從醫藥品種、公共服務平臺、產品國際化等15個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平臺集聚的“磁核效應”日益顯現。在項目招引中,中華藥港秉持“留住本來、吸引外來、面向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思路,堅持“建鏈、強鏈、補鏈、擴鏈”并舉,緊盯世界100強和國內100強醫藥工業企業以及長三角區域醫藥研發企業,開展精準招商。
進駐中華藥港核心區6號樓的恒瑞創新藥工藝研究所項目,正在內部裝修。“該項目主要負責恒瑞醫藥已上市產品的再研究工作,建立從研發到注冊申報、從補充研究到核查獲批的一整套工藝優化和變更的研發體系,解決規模化生產問題,每年可同時開展研究項目10多個。”中華藥港招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本土四大藥企新上項目將全部留在中華藥港,同時加快培育更多成長型的醫藥企業。
截至目前,中華藥港核心區(西)累計進駐項目53個,總投資達百億元,預計年可新增銷售收入300億元。其中,區內企業新上恒瑞創新藥工藝研究所、諾泰高端制劑等12個項目,區外引進奧薩醫藥、恒舟醫療設備等41個項目,中華藥港核心區一期載體使用率已達80%。
“三區疊加”隆起“雙創高峰”
讓創新成為連云港開發區醫藥產業的動力引擎。中華藥港立足業已形成的產業創新基礎,加速釋放“三區疊加”效應,不斷強化政策支撐,集成創新體系,打造醫藥產業的創新創業高地,加快拉長創新發展環境的“短板”。
中華藥港每年配套5%的財政收入,定向用于支持醫藥行業企業團隊創新創業。比如,對Ⅰ類新藥,從研發到產業化階段給予2400萬元獎勵;對產業化項目,最高給予2000萬元設備補貼等等。此外,對已出臺政策抓好落實,提高政策兌現率,僅過去兩年共為藥企減稅18.9億元。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活力日增,數據顯示,中華藥港藥企去年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超過15%,遠超全國2%的平均水平。
怎樣有效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中華藥港陸續出臺多個政策文件,對高層次人才帶項目、技術和團隊在區域進行產業化的項目,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獎勵。截至目前,中華藥港擁有醫藥領域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18人、高層次人才近3000人。全區18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才中,11位為醫藥行業人才。
恒瑞醫藥贏得“醫藥界的華為”等贊譽,既折射出藥企對科技創新的不懈追求,也給出了中華藥港實現“高位走高”的答案。截至去年底,中華藥港藥企累計承擔“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110項,居全國地級市之首;共有11個Ⅰ類新藥獲批上市,占全國13.6%,居全國城市首位。
奮楫爭先新征程,連云港開發區千億級中華藥港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