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連云港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柳君 張晨晨) 世界因互聯網而精彩,生活因互聯網而豐富。在“4·19講話”一周年之際,連云港發力探索“互聯網+黨建”,積極推進黨員教育管理的精準化、為民服務網絡一體化、志愿服務專業化、互聯網企業紅色化,讓紅色黨旗牢牢插在互聯網空間。
● 黨建“云平臺”:讓黨員教育管理更加精準化
連云港黨建云微信公眾號
世殊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黨建也有了“云平臺”。連云港積極融入互聯網、利用大數據,探索“互聯網+黨建”的新模式,通過打造智慧黨建平臺,實現在線繳納黨費、開展黨性教育、解決百姓難題、推動扶貧攻堅等功能,從而既鞏固夯實基層黨建根基,也有效發揮出黨組織和黨員的服務、帶動作用,激發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活力。
在黨建特別是黨員的教育管理上,我市成立連云港市黨建云平臺,包括一個網站、一個微信還有黨員教育的云平臺,在連云港黨建云的微信公眾中,設置了智慧黨建菜單,內設固定學習日、遠程培訓周、港城先鋒、黨建書屋、黨建微信矩陣,打開黨建云,黨員可以自主學習,觀看黨建視頻,走進黨建書屋閱讀有關書目。在連云區、海州區,兩地的黨建矩陣已經形成了網格化管理。連云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張英濤說,“互聯網+黨建”能實現黨建由物理空間向虛擬空間的延伸,有效拓展了黨的群眾基礎。下一步,我市將做到全市“一張網”,諸如流動黨員難管理、非公黨建等問題的解決就有了一把新鑰匙。
● 為民服務網絡,全市80%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
連云港市依托全省政務服務網,連云港政務服務網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預計今年底80%政務服務事項可網上預約辦理。
首先是有了統一的政務服務門戶,實現全市4萬多項行政權力事項、辦事指南、服務渠道全口徑匯聚。據悉,到今年底,全市80%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實現在線預約、辦理,逐步實現全流程網上運行。
其次是實現了個性化服務一站通,匯聚26種開辦企業套餐式服務,還梳理了便民常見問題解答,為公眾提供指南類、辦理類、名錄類等各種服務內容。
第三,打造統一的政務服務移動APP,將全市政府網上辦事和公共服務資源整合于一個移動客戶端,支持各類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終端,提供全省權力清單、便民服務事項、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稅費繳納、違章罰款、社會保障、水電氣繳費等服務。
最后,實現權力事項清單的“三級四同”,對每個事項實行集中編碼管理,做到“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同一編碼”。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如何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動員區域內外各類組織、資源和力量一體參與、高效融入社區服務,成為當前社區管理服務的一個重要課題。基于此,連云港市海州區在充分發揮黨建統籌資源作用的基礎上,打造集信息收集發布、在線交流、民生服務、黨員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網絡智能服務平臺——“海州區黨群服務平臺”,將服務陣地“搬”到了互聯網上,便捷高效地開展社區服務活動。
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搭建信息化、智能化黨群服務集成互動系統,是新時期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一個嶄新課題,也是創新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一項系統工程,沒有成熟經驗可借鑒。“海州區黨群服務平臺”在建立維護、推廣應用中對此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在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拓展服務模式方面具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海州區黨群服務平臺”是一個集信息收集發布、在線交流、民生服務、黨員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網絡智能服務平臺,面向全區黨員干部和全社會公眾開放。網絡平臺內設“兩網三板塊”,“兩網”為志愿型“黨群服務網”和購買型“民生服務網”,“三板塊”為“黨員e家”、“黨代表e線工作室”和“民情e站”三個“線上服務板塊”。為規范管理,在區級建立網絡平臺綜合調度中心,安排專職管理員,配備10多名網絡、電話接線員,并在街道、社區架設遠程坐席,確定專門的遠程坐席操作員,實時傾聽群眾訴求,調配服務資源。
比如,利用平臺動員各方力量集聚服務合力,開發“海州區志愿者服務系統”。 整合全區機關、街道社區、醫院學校、新經濟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志愿者,成立區、街道、社區三級志愿者服務機構,形成一支以3552名黨員為骨干、擁有7533名注冊志愿者的服務隊伍,實行“一人一證一號一帽”的規范化管理。推動民生服務網絡購買模式。聯合區民政局、商務局,吸收100多家家政服務企業加盟,開發涵蓋家庭雇工、虛擬養老、醫療救助、物業維修、生活百科等18大類120多個項目的民生服務網絡,為群眾提供免費聯絡可信賴的有償服務項目,彌補志愿服務時間上的局限性和專業上的短板。網站開通以來,累計接洽群眾1.48萬人,完成服務工單3萬多件。
建設“網絡連軍”,常態開展原創網評活動—新華網截圖
● “互聯網+黨建”:讓社會組織的黨組織找到“家”
近日,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同意“連網”成立黨支部,連網是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下屬的新聞網站,與連云港連報網絡傳播有限公司一體化發展。連網黨支部也是連云港市第一家成立的具有媒體特質的互聯網公司,同時包括清潔海岸義工團、天馬網絡、贛榆義工協會在內的本土其他3家網絡社會組織和互聯網企業也建立了黨支部。
當前,網絡社會組織和互聯網企業逐步成為黨和政府與網絡從業者、網民聯系的橋梁紐帶,“互聯網+黨建”勢在必行。在省市宣傳、網信部門的牽頭引領下,連云港市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網絡強國”的新理念新思想;著力推進網絡社會組織和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在網絡內容建設、網絡生態綜合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讓互聯網成為真實便捷的知識庫、溫暖可靠的朋友圈、文明理性的輿論場。
除此以外,連云港市通過多種手段,力促該工作實現突破。“1141”網信工作提升工程即手段之一。“1141”即圍繞“網絡正能量”這個核心,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這條主線,打造“市屬媒體采編隊伍、網絡新聞發言人隊伍、網評員隊伍和網絡社會組織”4支隊伍;同時,管用防并舉,增加設施投入,最終提供穩定的網絡安全保障。
“典型”的作用是巨大的。贛榆義工協會作為一個網絡公益組織,已在引領贛榆社會風尚、凈化網絡環境、構建道德高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今后,連云港市將堅持管用并舉,以點帶面,初步形成宣傳、組織、網信等各部門參與的“互聯網+黨建”工作聯動機制。同時,市相關部門已分別在網絡社會組織、有媒體屬性互聯網企業、非公互聯網企業等方面選取代表進行重點突破。目前,贛榆義工協會、江蘇天馬網絡集團、清潔海岸義工團的黨支部分別成立運轉,并在各自行業領域起到示范作用。
下一步,連云港市將繼續開展相關摸底調研和業務培訓,牽頭開展各類黨建活動,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作用,依托各行業協會,不斷拓展“互聯網+黨建”陣地,建強戰斗堡壘,將“紅色黨旗”牢牢樹立在網絡空間。
目前,連云港市正通過“網絡助力文明”、“擊鼓傳聲”正能量傳遞,20余個網絡議題在持續發酵。實際上,諸如此類活動的開展,也是力促網絡社會組織和互聯網企業黨建工作實現突破的舉措之一。結合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等活動,連云港市還將樹立鮮明的活動導向,創新開展“重雙基強雙責互聯網知識有獎答題、文明辦網先進單位創建”等活動,引導網絡社會組織和互聯網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團結社會自媒體,打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