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作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連云港,四年來,“一帶一路”戰略在港城從宏偉的藍圖變成具體的實踐。
為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喜迎江蘇發展大會,連云港日報精心策劃的“一帶一路有個‘我’”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已經開始啦!這次活動意在全面探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城市中的連云港元素,生動反映連云港元素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努力講好連云港人在“一帶一路”上的精彩故事,推動我市更好地承擔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責任。
第一采訪組已從鄭州發回了報道,看看采訪的主人公是誰吧?
他曾是一名消防兵,如今是港口“攬貨”高手,短短三年時間,他讓鄭州至連云港的班列集裝箱提升了兩倍!他善動腦筋啃下“硬骨頭”,參與搭建無水港平臺,把港口“搬到”河南人的家門口......他就是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新絲路國際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多式聯運部的副經理趙永生。今天,小編帶大家走近他。
從消防兵到“攬貨”高手,那股硬拼的勁頭一直都在
在很多人的眼里,趙永生為連云港港口“攬貨”是行家里手,業務干得風生水起??捎钟姓l知道,三年前他剛入行的時候就是一個“生瓜蛋子”,兩眼一抹黑,腦子一片白。
說起來,趙永生是從當消防兵起步踏入社會的。
土生土長在連云港高公島的他,2001年高中畢業參軍,來到山東濟南當了一名消防兵,在那里摸爬滾打了兩年。
退伍后,趙永生進入連云港港口集團當了一名汽車駕駛員。2014年初,趙永生接到了新的任命,到連云港新絲路國際集裝箱發展有限公司河南片區鄭州辦事處工作,開發河南片區的市場。
站在鄭州街頭,看著陌生的城市和人群,他什么都不懂,怎么辦?趙永生拿出了當兵時的那股“拼”勁。
他實行“掃樓式”戰術,凡是河南地盤上的相關業務單位,都一個不漏去跑門子、認人頭。談話中專業術語太多,聽不懂,接不上話茬,他就將人家講的全部內容記在筆記本上,晚上回宿舍后一句一句對著電腦查,實在搞不懂就打電話回家問老業務員。一年時間,趙永生每天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休息過,密密麻麻記了十幾本筆記。他提煉出了一套談業務的流程,列出了明細的環節和步驟。
于是,他便按照這個“線路圖”去嘗試著談業務,每一個回合他都仔細回味、反復揣摩。日積月累,趙永生在摸索中收獲了一套攻克業務難關的“獨家秘笈”,他用自己的方法,取得了攬貨的一次又一次成功。
參與搭建無水港平臺, 他把港口“搬到”了鄭州
2015年7月28日,艷陽高照,暑氣升騰。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圃田站內,也像這盛夏的天氣格外熱烈。一場盛大的慶典———鐵水聯運中心啟動儀式在那里舉行。鄭州鐵路局、連云港港口的領導、河南各地的商戶代表,紛紛云集在此,見證激動人心的時刻。看著熱鬧的慶典場面、緩緩駛出鄭州站的集裝箱班列,趙永生的心里無比激動。
“這個項目的前期對接和推進,是趙永生磨出來、跑出來的。”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站長黃河說。
2015年初,鄭州鐵路局計劃在鄭州鐵路中心站打造鄭州鐵水聯運中心,與沿海港口合建無水港。在得知這一信息后,趙永生立即向港口集團的領導作了匯報,有關領導指令他開展前期工作。趙永生興奮得一夜沒睡,準備第二天一早就去中心站拜訪。第二天起床后,趙永生卻改變了主意,不僅沒有去拜訪中心站的領導,還離開了鄭州。
一周后,他敲響了鄭州集裝箱中心站長黃河辦公室的門。在趙永生說明來意后,黃河淡淡地看了一眼趙永生發問:“設立無水港后,你有哪些資源可以支撐業務的開展?鄭州到連云港的班列靠什么提高貨量?”面對黃河的問題,趙永生沒有慌張。“上一周,我拜訪了鄭州周邊150公里范圍內的重要潛在客戶,對市場進行了分析,目前來看,鞏義的瓷球、凈水器、中鋁球等大宗貨物可以是重點開發的貨種,從長遠來看……”一番回答之后,黃河露出了笑容:“小趙,你是個有心人,咱們來具體談談。”
從那以后,他們一次比一次談得深入、一次比一次談得具體。終于,在2015年的6月份,項目的前期對接工作全部完成,趙永生把達成的意向向公司領導進行了匯報。之后不久,連云港港口集團和鄭州鐵路中心站正式簽署協議,連云港港口將碼頭功能延伸至鄭州。從此,鄭州至連云港集裝箱班列每周1班,每班50個標準箱,連云港通過發展“海鐵聯運”,滿足鄭州至韓國、日本、新加坡等近洋航線貨物運輸需求。
啟動儀式那一天,趙永生接受了國內各大媒體記者的采訪。一時間,連云港在鄭州的無水港火了,趙永生也火了。就在那一年,連云港港再次引起內地客戶的重視,與20家內地代理建立了聯系,促成了6次大的合作。而這一切,趙永生功不可沒。
面對激烈的競爭,他善動腦筋啃下“硬骨頭”
“趙永生把鄭州日產出口日本橫濱的業務做成了!”2016年2月29日,一條爆炸新聞在連云港港口集團內流傳。“這小子,真牛!那個項目可是塊‘硬骨頭’,多少港口都盯著呢。”
鄭州日產是當地頗具影響力的企業,它的產品出口業務交給哪個港口做,在鄭州乃至河南的企業中都具有風向標的作用。
鄭州日產出口日本橫濱的項目,傳統運作模式是采用集裝箱到廠裝箱運輸模式,而趙永生的方案則打破常規,采用新的運輸模式,以17.5米散車到廠裝貨,口岸裝箱,這樣一來,給客戶帶來的直接效益是每柜節約1000元成本。
趙永生出現之前,好多港口的業務代表前來與鄭州日產洽談,他們的手里攥著各種各樣的方案。而面對趙永生與眾不同的“鮮點子”,鄭州日產的相關負責人被打動了,當場拍板同意!首次出口成功后,鄭州日產和連云港港口先后簽訂2016年、2017年兩年的日本線出口項目合同。
“在目前市場及周邊港口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尋找最經濟、最便捷的辦法,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設計全程物流方案,只有這樣,客戶才能看到你的努力和認真,才和你交朋友。”在新絲路公司業務交流會上,趙永生說出了自己為何能夠想出金點子的“秘訣”。
憑借著這個“秘訣”,趙永生又陸續開發了駐馬店白云紙業、神馬集團、宇通集團等多個大客戶,開發了多家轉港貨源,使得公司在河南片區的集裝箱整體業務量不斷攀升。
一年當中,他累計有10個月無法回去和家人團聚,常常夜晚時孤零零的一個人仰望著夜空與星星相伴。
有時實在思念家人,他就跑到鄭州市區的叫作“連云路”的地段轉轉,在那里似乎能夠找到家的感覺。他獨自一人時,會經常下意識地摸摸衣服口袋里的大白兔糖,那是他每次離開家門時,妻子專門塞進他口袋里的,怕他低血糖發作摔大跟頭。摸著糖,趙永生默默地在心里對妻子和女兒說:“我好想你們!”
5月8日,中午快12點了,談完了業務的趙永生顧不上吃飯,直接奔向了車站。他要趕班車去漯河洽談一筆新業務……趙永生,這個脫下了軍裝依然不改秉性的“兵”,又一次出發,邁開了自己永不停歇的腳步。
最后給大家發福利啦!采寫這篇報道的是小編的同事們。
△來認識下我們的采訪組成員,組長連云港日報副總編沈裕(左二),連云港日報要聞中心主任王波(左三),記者李菲(左一)、莊婷婷(右一)。
他們在中原大地鄭州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帶一路有個‘我’”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的直播。
手指按一下,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