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記者 楊銳冰 通訊員 楊迅 李瑞 實習生 蔣玥晗)一座座五星級酒店拔地而起,城市綜合體遍地開花;科創城、新世界文化城紛紛建成投用;棚戶區改造有序推進,城市煥然一新;城市路網不斷完善,高鐵時代即將來臨,國際化機場正在籌建中……
1978年至2018年,連云港的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上世紀80年代啟動城市基礎設施和旅游設施建設,到如今摘得城市家具標準化建設首張“全國獎牌”,連云港城市建設的發展全國矚目。
“連云港市重視推進城市管理現代化,城市家具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中國標準協會決定授予‘城市家具標準化示范城市’稱號!”2017年10月12日,中國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高建忠宣讀的這一決定,不僅振奮人心,更是對連云港城市家具建設的充分肯定。迄今為止,連云港也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上世紀80年代 城市建設進入加速發展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連云港城市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1984年3月,連云港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正是這次機遇,加速了連云港抓緊城市基礎設施和旅游設施建設的步伐。
“1984年至1990年,為第六個五年計劃末期和第七個五年計劃時期。”《連云港建設志》編纂人員伏彩勤介紹,這一時期,城市建設重點在東部的連云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及西部的新浦地區展開。
當時重點實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廣場,解決道路堵頭卡口交會問題,提高路面等級,逐步完善路網,連接東西部城區的骨干道路,掀起城市建設高潮。
伏彩勤還記得,到1990年市區完成一批道路、橋梁、廣場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形成橫貫市區東西的道路骨干系統。“那時,新浦海州、連云墟溝分別連成一體,形成兩個建成區。”伏彩勤說,到1990年,全市城市排水管道總長由1984年的97千米增加到178千米,路燈線路相應延長、增多。
家住老城區的李大軍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的搪瓷傘燈罩被淘汰了,道路上多了各種造型的景觀燈、高桿組合燈等,兼有亮化、美化城市的功能。
也就是從上世紀90年代起,城市供水普及到庭院,逐漸解決市區群眾買水吃的問題;城市供熱開始起步,主要面向工業和商業用戶;城市污水采用雨、污水合流制管道就近排入河道,流入大海。
城市建設發力 從地標性建筑到遍地開花
1989年5月22日,《連云港報》報道了《國際三星級賓館“天然居”試開業》的消息。報道中稱,由市經濟聯合開發公司、市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投資2000萬元建造的國際三星級賓館“天然居”開業。天然居賓館高18層,總面積8600平方米,是當時市中心地標性建筑。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昔日的繁華之地,被市委、市政府列入舊城改造項目,現如今已被一家精品酒店取代。
改革開放拉開了連云港市城市綜合開發的大幕。
1984年,連云港市舊城改造主要在新浦南片區進行,重點改造賈圩通灌路一帶。后來,將賈圩橋以東以南的原新浦農場場部全部拆遷改造,形成以龍河廣場為中心的新市區,建有多處高層、大型建筑物。
如今,城市的地標性建筑越來越多,從高達180米的索菲特酒店,到位于高新區的新世界文化城,都是城市日新月異發展的見證。
舊城改造加速推進
城市基礎設施服務功能不斷完善
連云港城市建設發力于1984年后,隨著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和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幾經調整。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相繼改造市區海昌路、青年路、原火車站老城區等,新建仿古式房屋,翻建鼓樓,建設住宅新區,成為面貌一新、生活設施齊全的新城區。
1992年,海州舊城區開始改造。當時,新建了仿古式房屋,又對鼓樓進行翻建,拆除周圍一些民房,形成鼓樓廣場。
2000年,改造原火車站老城區,該地區原為新浦火車站,已建站60多年,是原市區配套齊全的最大火車站,鐵路北移后,原有成片的破舊倉庫、站房經拆遷改造,成為住宅新區。
到2001年,全市舊城區改造取得顯著成效。當年,新浦區委、區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在原廢棄的隴海鐵路路基上建起全長1170米的隴海步行街。
原市政府地塊的改造實施,加快了海昌路、解放中路、通灌北路的改造步伐,建成后進一步美化沿街景觀,新建的商業服務區與百貨大樓、東方大廈等商業設施相呼應,在這一區域形成全市最大的密集商業區。
隨著舊城改造和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開展,連云港市住宅建設勢頭強勁,新建住宅小區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城區。南小區、西小區、東小區成為上世紀80年代市區最早新建住宅小區。2005年,全市推行住宅規模化、現代化、智能化開發,市區人均居住面積28平方米。
2014年,四縣三區變成了三縣三區:海州區、連云區、贛榆區和東海縣、灌云縣、灌南縣。
2015年2月,國務院批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由省級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彰顯連云港現代化國際海港中心城市個性和形象。
2016年,市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再提速,新建住宅小區高樓林立,形成由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商品住房三個層次構成的住房供應體系,居民的居住質量和生活條件明顯提高。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城市家具標準化建設
走在全國前列
“連云港城市家具系統實施始建于2012年海連路快速公交一號線,當時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果敢決策,提出要運用全新的道路空間設計理念,體現海濱城市地域文化元素,打造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功能配套、設施齊全、富有特色、景觀亮麗的新港城大道。”市城建局副局長王永昌介紹,在嚴格遵循《連云港市城市家具標準化施工實施導則》的基礎上,每條路都做到統一色系、統一尺寸、統一元素、統一風格,從而確保城市家具標準化建設規范有序地實施。
2012年至2017年,我市完成城區700公里的城市道路家具建設,覆蓋率超過80%;建成5大類28小類的城市家具系統,形成了涵蓋城市道路路燈、信號燈、護欄等各類附屬設施的綜合服務體系。
隨著城市家具的不斷完善,城市環境變得更漂亮,老百姓的出行更方便順暢,城市家具已成為連云港城區無處不在的亮麗風景。正因如此,我市城市家具標準化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
2017年10月,中國城市家具標準化國際會議在連召開。正是這次會議,讓城市家具“連云港模式”推廣到國內更多城市,逐步走向世界。
如今,連云港城市建成區面積從95平方公里拓展到223平方公里,拉開了現代化海濱城市框架。我市高標準創成全國衛生城市,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質不斷提升,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麗宜居。
記者 楊銳冰 通訊員 楊迅 李瑞 實習生 蔣玥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