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郭寶剛 攝影
▲郭寶剛 攝影
▲郭寶剛 攝影
▲郭寶剛 攝影
秦皇島新聞網訊(記者劉福慶 郭寶剛)因文化而興村、因藝術而富村,北戴河區北戴河村這個傳統意義上的老式村莊改革開放40年發展中已經蝶變成為廣受國內外關注的中國知名藝術村落。8月22日,“風從海上來 改革進行時”環渤海區域網絡采訪團走進北戴河藝術村落。
夏日的北戴河區北戴河村前來體驗的游客和市民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百余家入駐北戴河村的藝術機構因村有了不小收益,小企業在這里“孵化”。很多村民不僅收獲了可觀的房租,有些還在這些小藝術企業中謀了份工作,甚至村中的旅游關聯業態也比3年前紅火了許多。
北戴河村地處北戴河區的北部,是典型的純農業大村,因境內流經而過的母親河——戴河而得名。坐落于河畔之邊、因景得名、依河而建的北戴河村,已繁衍生息了1300多年,村中的古槐樹見證了村莊發展的歷史。全村共有1049戶,2385口人,耕地面積3300余畝,以種植蔬菜、花卉、果品等為產業結構。
北戴河村先后成為省、市、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范,2011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2015年我村被農業部授予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榮譽稱號,2016年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等。2017年8月被國家旅游局授予“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榮譽稱號;9月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榮譽稱號。
2015年,北戴河村結合美麗鄉村創建,結合自身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以“文化”為引領,以“生態”為核心,以“產業”為支撐,突出融合發展,確定以“水岸田園+藝術村落”為發展目標。以閑置院落為“巢”,引藝術機構這個“鳳”,以老宅舊院的原始風貌、曲徑通幽的環境吸引全國各地高水平藝術機構落戶,打造大眾創新、全民創業示范村,成為集旅游、文化、創意、創新、創業、互聯網+等多種業態和元素為一體的新農村。
▲琉夏有客改造前后對比 小喬攝影
▲琉夏有客改造前后對比 小喬攝影
▲琉夏有客改造前后對比 小喬攝影
依托旅游優勢 籌謀新型園區
2015年5月份開始,村內進行了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污水、自來水、強弱電進行了地下預埋并加入城市管網,道路街景全部改造升級。在村莊發展定位上,針對北戴河村便利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及優越政治環境,結合北戴河區這幾年日漸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工作平臺和得天獨厚的夏季旅游資源,為北戴河村量身制定了“藝術村落”建設方向啟動實施。為促進文化藝術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成立藝術村落管委會管理藝術村落相關一切事物,建立微信聯系群,隨時了解入駐方提出的問題和需求,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解決。
精準規劃定位 拓展精品院落
2015年開始結合爭創全省“最美麗鄉村”的示范窗口,村莊將污水、自來水、天然氣管網,有線電視、寬帶等線路埋入地下,家家水沖式廁所一步到位,秸稈氣化爐替代了傳統的灶臺,6家太陽能供暖示范戶房頂的集熱設施。為此,區政府拿出300萬元,通過村委會從村民手中買下首批20處老舊空心院落的10年使用權,同時向燕山大學、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天津大學以及北京“798”藝術區、宋莊“畫家村”等藝術、設計、創意機構發出邀請,并在招商的同時征求對方意見,以使“藝術院落”的定位、運作等更加精準和高效。并依據地理區位、歷史積淀、文化特色,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定位:按照“水岸田園,藝術院落”的風格,將北戴河村打造成北戴河文化創意創業產業園,使之成為文化旅游目的地、私人訂制首選地、設計公司聚集地、大學教學實訓地、創新創業孵化地。
在政府引導扶持19家藝術院落之后,招商引駐工作全面進入市場化運作。截至目前,北戴河藝術村落共簽約入駐73家。其中,裝修完成并對外開放院落60家,每個院落都有不一樣的體驗,游客們能夠在自然淳樸的老宅院環境中愜意、休閑地待上一天,參與多項互動內容,甚至是完整地經歷一遍手工藝的制作流程。這些院落給這個古老的村莊帶來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文博苑改造前后對比 楊慧攝影
▲文博苑改造前后對比 楊慧攝影
▲文博苑改造前后對比 楊慧攝影
▲文博苑改造前后對比 楊慧攝影
▲文博苑改造前后對比 楊慧攝影
▲文博苑改造前后對比 楊慧攝影
特色創意活動 打造文化品牌
村內多處空心院落已被藝術、設計、創意機構或個人簽約入駐,初步形成了手工藝非遺項目機構、精品主題民宿、藝術類機構、設計類機構等五個類別。目前已建立北戴河村微信公眾號平臺,并推送了園區活動、宣傳推廣等各類信息百余條,直接點擊量10萬多次。
藝術村落每個月開展一次《戴河雅集》系列活動,豐富園區活動增進各院落之間感情,更好的打造良好的北戴河藝術村落環境氛圍,大力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加強文化基礎設施供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質量,豐富開展非遺展演進萬家、首屆北戴河京劇票友藝術節、我們的節日等系列傳統文化演出活動,并持續開展非遺普查等工作,不斷保障非遺工作穩步推進,不斷提升、惠民利民。
成功打造北戴河藝術村落為示范標桿
規劃建設美麗鄉村、旅游小鎮,推動旅游業從單一景區驅動向全域驅動轉變,實現旅游業與各級地方政府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無縫對接。以成功打造北戴河藝術村落為示范標桿,不斷輻射周邊,帶動朱莊、蘇莊等戴河沿岸村落的改造升級,建設特色文化旅游產業鄉鎮,依托戴河沿岸改造提升工程,實現集群式、產業化、多業態發展,以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促進地域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完成我區全域旅游總體目標。
北戴河村的藝術村落下步在抓好招商引駐的同時,多方面做好宣傳推介工作。一是利用北戴河村官方微信平臺推送主題活動;二是每周推出由不同院落發起的展示體驗活動,力求做到天天有活動、院院有互動;三是積極承辦和協辦國家、省、市各級文化部門支持的各類展示、展演活動。
如今,戴河之畔的藝術家村落已然初具規模。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新路不僅解決了農宅閑置與產業發展的問題,更是增加了農村文化的藝術氛圍,提升了村莊的軟實力,為其經濟文化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
▲小美夢工作室改造前后對比 王旭攝影
▲小美夢工作室改造前后對比 王旭攝影
▲小美夢工作室改造前后對比 王旭攝影
下步謀劃:依托美麗鄉村工作,在繼續加快完善水、電、路、暖、訊、氣以停車場、公廁、游客中心等生活、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重點抓好以下四項工作:
1、打造農宅合作社模式。通過村企共建,村民搬遷新居,把閑置的老房和宅基地全部通過村合作社收儲。村民能得到租金,合作社統籌合理使用,以文化為基底,把創意當核心,給創業搭建平臺。確定對指定農宅的招商、評審、入駐、考核工作機制,區鎮村聯動管理。力求把北戴河村打造成生態與人文共生,傳統與現代共生,多種商業模式共生,本地與外來藝術共生的田園綜合體。
2、提升配套服務功能。做大做強北戴河村文化創意創業產業園(藝術村落)官方微信公眾號,積極利用電視、電臺、報紙網絡等媒體廣泛開展宣傳攻勢;利用村內閑置的別墅等資源,醞釀創客空間等亮點節點的打造方案。鼓勵村民利用自家房屋或者租用空院落,以合伙、自營等方式發展手工藝體驗、餐飲、民宿,為藝術院落提供配套服務。
3、為3000畝地注入文化藝術元素。利用北戴河村的3000畝土地,與國內外優秀設計師、設計公司,知名藝術機構和個人及熱衷于創業的創客,將這3000畝地成為融入藝術、創意、創業、體育、休閑、眾籌、互聯網+等多種元素的藝術化、景區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觀光園區。
4、引進實力公司。結合北戴河區總體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加大投入、加快建設的同時,引入卓創設計公司,從文化、旅游、農業相融合的視角,以創新、創業、創意為核心,對北戴河村及包括朱莊村在內的周邊區域進行產業業態及景觀規劃設計。
▲香舍改造前后對比 劉建光攝影
▲香舍改造前后對比 劉建光攝影
▲香舍改造前后對比 劉建光攝影
▲香舍改造前后對比 劉建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