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9月13日訊(記者 韓喆)連云港地處我國沿海中部,有良好的港灣,又是亞歐大陸橋的末端,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9月12日,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記者跟隨“風從海上來 改革進行時”采訪團來到連云港港區,探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這里是如何發揮“中轉”的優勢,促進國際貿易往來的。
1984年,連云港被列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城市之一。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在連云港港口建成后,連云港港口更是開啟了跨越發展之路。向東,連云港與日韓、東南亞港航貿易合作進一步加強;向西,連云港與上合組織、歐洲等陸橋運輸合作進一步強化。
據了解,截至目前,連云港港區已與160多個國家港口建立聯系;同時,經過多年發展,連云港已建成了40多個公共性大型信息系統,實現了港口、口岸、航運、物流、商貿、金融等信息資源共享,實現了港口信息化應用的全覆蓋,著力發展智慧港口。
“這條線路非常繁忙!我們這個地方的國際貨位,他們自己的箱子,還有我們和新加坡合資的一個集裝箱公司,全部在這里裝車,從這里出去之后,就和國鐵聯系在一起了。”連云港港口工作人員鞠海濤站在“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驕傲地說。
最近幾年,連云港港區已經由主港區拓展至贛榆、徐圩、灌河港區,形成了“一港四區”“一體兩翼”組合大港發展框架。港口航道由5萬噸級浚深至30萬噸級,萬噸級泊位從5個增加到70個,最高等級30萬噸級,并擁有了集裝箱、鐵礦石、氧化鋁、散化肥、糧食等各類專業化泊位。貨物吞吐量由1978年的400多萬噸擴張至2017年的2.3億噸。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連云港港口累計完成同口徑貨物吞吐量15743.8萬噸,同比增長2.2%,集裝箱318.53萬TEU(標準箱),同比增長0.5%。
回顧改革開放40年,連云港港口集裝箱業務從零起步,到攀升至472萬標箱并位居全球集裝箱港百強。中哈物流基地依托亞歐跨境貨運班列的開通,推動了連云港東西雙向開放格局,已逐漸成為中亞五國過境運輸、倉儲物流、往來貿易的國際經濟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