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裕:執(zhí)著,是扎根心中的一棵常青樹 2018-09-20
沈裕,現(xiàn)任《連云港日報》副總編,高級編輯職稱。自1987年10月入職《連云港日報》新聞采編崗位,已經(jīng)是一位有31年“報齡”的新聞人。
張青紅:選擇即投入,無怨無悔 2018-09-20
短發(fā)齊耳,笑容親切,一張娃娃臉讓人猜不出年齡,這是張青紅給人的第一印象。1999年從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畢業(yè)后,張青紅就進入連云港日報社工作。現(xiàn)為《連云港日報》副總編輯、高級記者。
金同啟:欲求一葉紅,當經(jīng)霜凍苦 2018-09-20
在連云港日報,提起金同啟,大家都會想到三個字——“五連冠”。在八年農(nóng)村報道中,他連續(xù)五年獲得全省好新聞一等獎,這項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陳剛:心懷夢想,不斷前行 2018-09-20
陳剛,揚州人,蒼梧晚報副總編輯。1994年來到連云港,從《江蘇鹽業(yè)報》到《蒼梧晚報》,24年,一路走來,筆耕不止,創(chuàng)新不斷,組織策劃了一批重大活動報道,采寫編輯了一批重頭新聞稿件。2016年獲聘高級編輯。
俞德春:愛陽光,愛新聞攝影 2018-09-20
俞德春在《連云港日報》工作已經(jīng)24年,卻依然像剛剛進入報社那樣,每天忙忙碌碌,忙碌并快樂著。“要抓緊時間干活,不然過幾年退休了,想干也沒有機會了。”這是9月12日晚上8:50,剛剛帶領“看今朝”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攝影大賽采訪隊從灌南回來的俞德春...
王波:貼近大地才能聞到泥土的味道 2018-09-20
貼近大地才能聞到泥土的味道,離基層越近越能抓到“活魚”。這是王波在《連云港日報》工作15年來最大的感受和收獲。
吳弋:新媒體發(fā)展的見證者 2018-09-20
說到連云港報業(yè)傳媒集團新媒體的發(fā)展,吳弋稱得上是“創(chuàng)始人”。她一手創(chuàng)辦了連網(wǎng)、花果山下論壇、連云港發(fā)布(微博、微信、手機APP)”,將報社新媒體從不知名打造成全國有知名度、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連云港市第一品牌網(wǎng)絡平臺,并打造出10多個在全省同行中...
胡柳君:在新聞的世界,心懷理想勇往直前 2018-09-20
媒體格局發(fā)生重大變革的當下,新聞人的未來在哪里?胡柳君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新聞可以是職業(yè),更是事業(yè),只要愛上這份工作,心中懷點小理想、帶點小情懷,做好人,做好事,就行了。
王力:在快節(jié)奏中感受新聞的“色香味” 2018-09-20
王力在報社已經(jīng)工作了15個年頭。青春、汗水、困惑、喜悅與得失,如同一篇篇稿件、一張張版面,永遠刻印在這15年的《連云港日報》中。
周瑩:撥開霧海夜航走在最前端 2018-09-20
2008年,周瑩從南京大學新聞畢業(yè)后,開始十年新聞記者的生涯。2011年,周瑩考入《連云港日報》,開始了長達八年的經(jīng)濟記者生涯。去過近百家企業(yè),見證過一個企業(yè)從項目變?yōu)檫B云港經(jīng)濟版圖的頂梁柱,也看過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企業(yè)沒落消失;謹慎觀察、深度學習、永...
王文:因為摯愛,所以投入 2018-09-20
記者,經(jīng)歷著歷史,見證著歷史;記者,既是份職業(yè),更是份責任。干記者9年來,王文傾聽過社會最底層群眾的傾訴,也見證過諸如中哈兩國元首見簽“一帶一路”首個實體項目落地的大活動。不同的新聞事件、
楊銳冰:以思想為筆,以激情為墨 2018-09-20
楊銳冰從事新聞工作已經(jīng)11年了,曾多年擔任《蒼梧晚報》首席記者,現(xiàn)任蒼梧晚報采訪中心副主任。工作以來,她一直堅守新聞采訪一線,參與了各種重大主題采訪活動,堅持公益報道十余年,累計發(fā)稿數(shù)
梁洪勝:做記者需要有擔當 2018-09-20
梁洪勝,現(xiàn)任《蒼梧晚報》首席記者,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已經(jīng)十幾年了。作為熱線調(diào)查記者,他關注百姓憂苦,不怕苦累不畏打擊報復,采寫了數(shù)百篇輿論監(jiān)督類報道,被稱為“暖心大表哥”。
張晨晨:用手中的筆彰顯草根百姓的“道義” 2018-09-20
“我的記者職業(yè)生涯要從2014年算起,雖是一名新聞新人,但掐指算算,也有整整四年的光景。”作為《連云港日報》最年輕的男記者,張晨晨跑過“社會民生”、“客串”過政務記者,做過“體壇大觀”,如今是一名文化記者,自詡“文藝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