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王文 通訊員 李博) 近日,筆者在東海縣黃川鎮產業扶貧園區內,看到有游客慕名前來采摘紅富士蘋果。該鎮農技人員引導當地農民通過標準化特色種植,大力推廣使用“豬—沼—果”、蘋果套袋等實用技術,使良種無公害品牌果品成為助農增收的“扶貧果”。這只是我市農業條線沖刺脫貧攻堅任務的縮影。目前距離年底僅剩2個月的時間,全市農業條線各單位正積極沖刺扶貧底線任務,全力以赴打贏脫貧攻堅決勝仗。同時,聚焦農業重整轉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等重點領域,對標找差確保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今年以來,全市農業農村條線堅持以“高質發展、后發先至”主題主線,以重點目標、重點工程為底線任務和推動面上工作的重要抓手,細化實施方案,明確序時進度,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8.9元,同比增幅8.62%。在及時推動低保貧困戶提標基礎上,按照“一戶一策”原則,對10660名一般貧困人口進行開發式扶貧,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經濟薄弱村增收達標的實施意見》,明確8項增收舉措和4方面組織保障政策。除低收入人口脫貧、經濟薄弱村減少等高質發展個性指標均達序時進度外,市委全委會報告確定的目標任務、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任務、民生實事確定的目標任務等均達到或超序時進度。
進入四季度,全市農業條線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首要任務。突出貧困人口脫貧,在低保戶范圍以內的,嚴格督促落實低保保障措施;不在低保范圍的4171戶,實行“一戶一策”。瞄準723個經營性收入低于18萬元的薄弱村,因村制宜、分類施策,年內確保包括59個省市經濟薄弱村在內的340個村達標。在全省率先建立近貧預警、驟貧處置、脫貧保穩的長效機制,防止出現新的致貧戶、返貧戶。
當前,正值秋收秋種窗口期,我市正積極夯實農業重整轉型基礎,調減非優勢低效糧食作物面積,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科技化、品牌化、高效化發展和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圍繞做實“一心四區兩基地”,加快連云港農業對外開放合作示范區建設等工作。繼續推進實施“建設環境整治10個全域示范鎮、100個示范村、1000個達標村、10000戶示范戶”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個一”工程,加快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分區負責、全面覆蓋的整治格局。重點清理村內溝塘、清理路邊雜草活動,防止邊整治邊反彈。年底前,確保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任務的75%,培育一批示范性強、可復制性高的整治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