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 劉娜 楊開林
【連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立足交通強國建設先行區定位,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國際運輸大通道。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們圍繞交通事業發展獻言獻策,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連云港”、完善城市路網、建設市縣快速通道、打通“斷頭路”、優化公交路線……這些與城市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的關鍵詞,成為不少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我今年提交了一個關于推動形成武障河閘放水沖淤長效機制,保障灌河航道暢通的建議。這關系到灌河港區、灌河流域的開發建設。”市政協委員、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藺寧君說,“2019年,我市交通運輸事業實現了穩中求進、加快發展。但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年我市將以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服務港產城旅融合發展為重點,進一步打通對外主要運輸通道,完善內部綜合交通網絡,提高運輸服務能力水平,促進自貿區和樞紐經濟發展。”藺寧君介紹,我市將全力推進兩翼港區開發,優化主體港區布局,加快“樞紐港、產業港、物流港、貿易港”建設,全面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布局,市域內高快速鐵路里程達到240公里,實現縣級節點全覆蓋,同時將提升干線公路網功能,加快高速公路、機場快速路體系建設,推進兩翼港區疏港道路向內陸腹地延伸。對于廣大市民關心的連云港新機場,將力爭建成并投入運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提升港口能級,這就促使港口要堅持世界眼光,來加快打造樞紐港、產業港、物流港、貿易港,早日實現自貿區港航中心、超大型智能化集裝箱中心、國際糧食集散中心、綠色專業化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液體散貨中心的五大中心規劃定位。”市人大代表、港口控股集團總裁朱向陽說,港口今年的發展要在“一帶一路”標桿示范打造、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信息化驅動轉型發展、經營管理機制改革搞活、客戶服務制約因素破解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為盡早把港口建設成為開放合作的世界窗口、通達全球的樞紐平臺、航運要素的聚集高地打下堅實基礎。
從港產城聯動、服務自貿區建設等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交通“大港口、大通道、大網絡、大物流”新格局的構建無疑牽動了很多代表、委員的心。而從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角度來看,如何讓市民出行更便捷也獲得了許多代表、委員的關注。
來自農村基層一線的市人大代表、東海縣安峰鎮黨委書記張義剛,不僅提出了修建東海縣至新機場快速通道的建議,也對打通464省道南延通道提出了好的看法。“464省道為東海西部、南部鄉鎮通往沭陽的必經之路,目前464省道南延不通,原有道路為縣道,至沭陽縣境內道路破損不堪,通行能力很差。這幾十萬群眾外出向南只能繞行245省道,很不方便。群眾期盼上級部門盡快將464省道直接向南打通,連接京滬高速潼陽出口,這樣京滬高速與連霍高速將有快速連接線,有利于促進東海經濟發展。”他說,“同樣的,也是從滿足群眾出行需求角度出發,白塔埠民航機場搬遷后,交通壓力增大,建議選用236省道線位修建一條東海至花果山國際機場的快速通道。”
市政協委員、奧神新材料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詹永振,則根據城市動車的開通,引發了優化公交線路的思考。“應該對我市市區內公共交通系統進行優化,點對點突出城市動車的優勢,片與片突出汽車公交的優勢,互為補充。”他說,比如結合市開發區、徐圩新區居民和單位職工出行的需求,應當進一步優化公交線路。海州、連云等地的居民或職工,要前往自貿區辦事,目前來看不是很方便。“建議調整并開通B3、B4公交線路,其中B3為海州至徐圩的公交線路,B4為連云至徐圩的公交線路。而從海州主城區來看,應該進一步把火車站、汽車總站、蘇欣快客站等站點和人流集中的乘車點聯系起來,形成網狀的公交系統。建議新開辟或調整環1、環2、環3線,形成海州區外環、中環和內環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