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 連發)“一帶一路”倡議是發展的新機遇,連云港在機遇中尋找發展的先機,與共建國家和地區合作共贏;
“一帶一路”倡議是關乎產業鏈協同的新倡議,連云港積極搭上新一輪開放機遇,努力與共建國家和地區形成“1+1>2”的發展效應;
“一帶一路”倡議是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連云港吸引了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集,帶動加工貿易、先進制造、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產業的興起。
站在新起點,連云港正在共建“一帶一路”宏大敘事中,以自身的產業發展,更好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連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個國家追求現代化,都不可能僅僅依靠自己、在封閉條件下實現,加強互聯互通才能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港城的企業主動走出去,積極探索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并通過產業鏈的升級,開創了合作共贏的新模式。
初秋的福建平潭外海域,3支超長16兆瓦海上風機葉片正迎風旋轉。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大風車”葉片長度達到123米,有40層樓高,可以同時容納300個成年人并肩站在上面。機組葉輪直徑達到252米,相當于6架C919客機首尾相連,掃風面積相當于7個足球場。該風電機組并網發電后,將成為我國已投運的最大海上風電機組,每年可輸出超過660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滿足3.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
這是港城制造在“一帶一路”能源體系建設中貢獻的又一項成果。
產業是發展的基礎。共建“一帶一路”中,如果沒有產業的參與,沒有企業的融入,只能是空中樓閣。在過去的十年里,連云港企業以更加先進的技術、更加出色的管理、更加精湛的產品,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建立龐大的銷售網絡,讓更多的地方共享連云港的發展成果。
在海州區飛雁毛毯廠,筆者看到了一張張精美的毛毯。其中一張精美絕倫的毛毯引起了筆者關注,原來這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消費者喜歡的禮拜毯。作為國內重要的禮拜毯出口企業之一,鷹游集團憑借其出色的制作技術和市場開拓能力,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鷹游集團董事長張國良介紹,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復雜多變,他們積極地采用新工藝、新技術開發了一批適銷對路的產品,有效地穩住了市場份額。
“一帶一路”倡議涵蓋當今世界地理跨度最大、包容性最強、覆蓋面最廣的新興經濟帶,構建區域產業鏈是“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的關鍵。市委黨校教育長盧山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要素稟賦等方面差異巨大,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領域還存在一定的不同,為此,連云港產業界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還需要主動走出去,為當地提供技術、資金和人才。
金融應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市金融機構大力發展跨境金融,探索跨境供應鏈、跨境投融資等一體化模式,讓走出去的企業以更加充足的資金走向國際市場,為當地創造更多的財富。
眾所周知,隨著徐圩新區的快速發展,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斷提升。為了保障港城企業在國際供應鏈上的資金需求,6月27日,在人民銀行連云港市分行的推動與指導下,交通銀行江蘇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支行成功為非居民機構盛虹石化(新加坡)國際有限公司發放全市首筆人民幣境外貸款,貸款金額8000萬元。該筆業務運用了集團本外幣、離在岸一體化經營模式,通過全球授信模式,依托境內盛虹控股集團的境內授信額度,向其境外企業直接發放人民幣貸款,為其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為拓寬企業融資通道提供了更為便利的金融服務。
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創新和人才是最重要的力量。在港城企業積極走出去的同時,我市企業主動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服務、人才交流與合作,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實現共同繁榮,貢獻連云港力量。
——恒瑞醫藥作為企業發起人捐贈500萬元人民幣,設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醫學創新領軍人才培養項目公益基金,用于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才交流培養。并與哈薩克斯坦歐亞大學聯合舉辦了“一帶一路”中亞健康論壇,助力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打造國際性醫院。
——連云港中藍連海設計院以技術輸出的方式全程參與了沙特一期(曼阿頓磷酸鹽選礦項目,貴州甕福集團公司總包EPC)、二期(烏木烏爾磷礦項目,中國寰球工程公司總包EPC)的工藝設計及現場技術服務工作,為當地磷礦的建設提供了中國智慧。
資金、人才、技術為代表的國際產能合作是連云港高水平服務“一帶一路”的重要抓手。這種合作不僅對港城有利,也對共建國家和地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和重要選擇。
正如港城經濟專家古龍高所說,連云港通過與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共生,可以促進雙邊市場融合,打破貿易壁壘和市場壟斷,推動雙邊價值鏈升級,從而實現互惠共生。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要求連云港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服務共建國家和地區的水平。
今年5月,滿載2.5萬噸藍氨的“SEATEAM”號運輸船從沙特達曼港出發,18天抵達位于江蘇連云港的盛虹石化液體化工碼頭。
原來,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線的競爭力,盛虹石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沙特阿拉伯礦業公司在沙特利雅得簽署藍氨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藍氨采購、硬件設施共享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造互惠互利、長期友好的戰略伙伴關系。沙特礦業公司液氨業務全球總監Ayman表示,將在價格競爭性、貨源優先供應等方面對盛虹石化給予最大化保障。同時,利用盛虹石化儲罐、碼頭優勢,共謀液氨區域調配業務模式,助推產業低碳綠色發展。
這是我市企業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分享港城發展機遇的一個最新成果。
市發改委“一帶一路”處處長孫廣印表示,我市將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崛起制造強省的沿海增長極,以自身的發展推進合作范圍的不斷拓展。
——建強主導產業鏈條,推動石化產業基地加速崛起,構建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
——鞏固新醫藥產業地標,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醫藥創新中心。
——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顯著提升高性能碳纖維、硅材料、化工新材料產業規模品質,拓展應用領域。
——強化核電、風能、光伏等清潔能源保障能力,打造更加綠色穩定高效的新能源基地。
——建好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壯大海洋經濟、崛起海洋強市。
——用好山海生態資源稟賦,打造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做精做優文旅產業。
共建“一帶一路”要向高質量邁進,需要創新驅動、開展創新合作,進一步打造創新集群。為此,我市提出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加快推進燃氣輪機國家大科學裝置、省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等平臺建設,健全國家、省、市三級實驗室培育扶持體系。
——優化區域創新格局,支持國家級、省級高新區和農高區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一帶一路”技術轉移中心建設。
——構建具有全國競爭力、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的開放創新體系,打造沿海特色鮮明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在攻克卡脖子問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多突破。
風從海上來,奮進正當時。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連云港正在以自身的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供應鏈,為共建“一帶一路”貢獻更多港城力量。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